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纠结在起跑线——事关早教
一米阳光 离线
级别: 幻影射手
UID: 3070
精华: 0
发帖: 3
橘果: 6805 颗
威望: 383 点
光辉成就: 0 分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07-02-27
最后登录: 2013-04-26
0  发表于: 2010-06-08  
来源于 友爱互助 分类

[转]纠结在起跑线——事关早教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孩子漫长的一生就象一场马拉松,抢跑一两步似乎与后来要发生的事情无关,而这句烂熟的广告语却迎合了我们众多家长的心!
     这几天,看了殷智贤老师的几篇博文,很是喜欢,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产品应讲明副作用——家长不要盲从流行早教产品
      
那些前景可疑的早教产品[/b]


昨晚,我参加了央视一档节目的录制,这一期是探讨儿童早教的。

在整个录制现场,我的心情一直是很沉重的,看到那些迷茫和焦虑的父母,以及还要仰仗长辈的扶持才能摇摇晃晃走路的孩子就要去辨认各国的国旗,要在10秒内完成44+15-22+63=?的孩子时,我感到很不是滋味。主持人已经尽其所能保护这些孩子不受大人态度的干扰,但我仍然在现场看到一种强大的执著施加在孩子们身上。


是什么力量使孩子们不能自由地选择他们童年的生活方式,而必须参与本来可以拖到成年后才不得不去参与的竞争?为他们做出这些安排的父母有多少是在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天赋和意愿后,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的?为什么父母坚定的相信孩子没有能力判断自己想学什么,而自己最有资格替孩子做这个决定?为什么孩子因为是孩子就必须服从家长的“好意”?


而更危险的是,那些振振有词说自己的这套教育方法很有成效的人所能举出的例子都是孩子青春期之前的“出色能力”,至于用这些方法培养出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后会有什么问题,不知道,更不用说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了。而所谓教育成就就是能比没有采取这种方法的孩子早认识几个字,可是5岁能认字就说明孩子会幸福一生吗?两岁能认2000个字,5岁半能在一天内看完10万字的书就说明这个孩子必成大器,会造福众生吗?至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推导是成立的,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愿意相信并且积极地拿自己孩子的一生去赌实验会成功呢?更何况即使0岁就开始认字,到了20岁,这个孩子和7岁才开始认字的孩子在认字这件事上拉不开什么距离,可是如果孩子是被迫学这些东西的,这些孩子的家长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强加于人,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也会用强加于人的方式对待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从小就一直在学习如何强加于人。所以我不相信在这样一种心态下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能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要和别人去比?为什么一定要赢别人?为什么我们自己赢还不够,还要让我们的孩子也去赢?如果我们的孩子被送上了战场,如果他们失败了,没有给我们带来胜利的荣耀,他还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疼爱的孩子?这个孩子即使对全世界都没有任何功利的价值,在我们这里孩子到底价值何在?


早教是对生命进行探索,而决不是智力开发这么单调的内容,而智力开发也决不是认字、背诗、弹钢琴这么狭窄的领域,可是现在的早教市场被这些一统天下,他们很多都在恐吓输不起的独生子女的家长,如果你现在不开发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视觉语言,你的孩子就错过了最佳时期,而我们的方法已经被很多家长使用了,他们的孩子都很出色,这样你的孩子就落伍了。家长因为恐惧和对自己人生的高期许,率领孩子去冒一个巨大的风险。可是如果孩子们的天赋不在社会上攀比的这几项上,就变成了非主流的落伍者。但人类历史无数次地表演给我们看:今天的非主流会成为明天的主流,今天的主流也会成为明天的落伍者。不详查孩子的天性,盲目追逐那些流行的早教产品,只不过是一种从众行为,那不会使你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


为什么那些早教产品不敢谈副作用?

尹建莉女士在现场非常尖锐地指出像闪卡这样的产品只是商品,不是教育产品。为此我觉得尹女士是一位很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早教产品和机构可谓纷纭缭乱,我们在社会管理时,知道药品必须写明对应病症、适用人群和副作用,但为什么一个直接指向人类心灵和终生的教育产品既不声明适用人群,也不声明教育风险和使用不当的危害,就可以让消费者去消费呢?我们不能假设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专家,他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识别这些产品的可靠性,国家是否应该对这个市场有所管理呢?


既然教育在今天已经市场化商品化了,那么起码要符合产品说明书的基本规范吧。而且至今我还没有听到哪个早教产品的销售者说如果您按照我的方法不能使你的孩子达到什么水平,我赔偿您的损失,如果因为采用了我的方法而使您的孩子身心受到伤害,我们将作出相应的赔偿。


一个理性的社会起码要知道尽量去降低整个社会支付的代价,尤其在人的培养上。我强烈建议现在在售的教育产品应该标明适用人群,这种人群的描述不能简单以年龄作为单一划分指标,这个指标要包括一些对孩子体质和心理状态的界定,因为同样3岁的孩子,生命发育的速度和状态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教育产品的说明书还应该声明在采用这套教学工具时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或生理伤害有哪些。例如,如何在快速开发孩子识字能力时,避免孩子生出傲慢的心理。


如果产品的发明者对这些结果没有预估,只能说明发明者本人对他的这套产品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不甚了解的,推广的时候所描述的“成功”都是为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至于真正的成功率他们能否提供客观的数据?而对采用这种方法不见成效甚至受到伤害的案例他们可是从未提及!如果市场上真的有一种产品适合所有的孩子,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发明者简直就是人类的救世主,可是这些信誓旦旦的推广者真的能对追随他们的人负起充分的责任吗?当他们向别人的孩子推广这些产品的时候,是真心的为别人的孩子好而不是首先为了赚别人的钱吗?


我看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也看到了一种对生命独特性的漠视。某些人说0-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开发的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错过了,就会耽误孩子,所以让孩子早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7岁前一个字都不认识,现在已经做了13年的主编,出了4本书,我的语言能力又哪里被耽误了呢?某些专家说孩子的计算能力也要在0-6岁时开发,否则也如何如何,可是我到高三第一学期数学还在补考,但我高考数学考了106分,我的计算能力的开发显然早就过了这些专家所说的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


会认字会背单词只是人类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即使具备了这种能力也不意味着一定有好的学习成绩,即使有了好的学习成绩也不意味着能取得社会成就,至今两院院士还没有一个高考状元,中国500强企业的领导人也没有高考状元。再说即使取得了了不起的社会成就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幸福。盲从于流行早教产品的父母真的知道什么才是令孩子幸福和成功的原因吗?


做父母的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不完美,就试图打造一个完美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够完美,做父母的就不能接受这种“有缺陷”的人生了。于是孩子们为了补偿父母们的缺失感,就要去认国旗,学钢琴,练溜冰……以便让父母可以有炫耀或感到骄傲的本钱,而没有权利主张自己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童年。这在我看来是一种软暴力,它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必须按我的安排走你的人生道路。这种“爱”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要让我满意,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我来评估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你要超过别的孩子,3岁必须会认多少字,能算几位数的算术题,钢琴要过几级,奥数要达到什么水平,否则你就会被训斥,被限制。博大美好的生命价值就被这么几条简陋的标准粗暴地定了价了!他们的父母在做CEO,在做经营效益评估,有目标,有任务,有策略,有考核标准,有奖惩机制,就是缺少尊重和接受。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不幸生在这样的人家!


另一类家长是担心自己现在不给孩子尽可能地创造学习条件,孩子在和别人的攀比中自尊心受到伤害,未来孩子会怪罪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那么什么是父母能够对孩子尽的责任?


早教首先不是在考验孩子,而是在考验大人。急功近利的家长只能看见眼前利益,而最后为此支付代价的是孩子。
描述
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请认真回帖,禁止纯表情、纯数字、纯复制等水帖!请勿套用“谢谢楼主”、“抱走”、“完结没有”等无意义的回复!每个帖内连续回复请勿多于3帖,每个版面连续回复请勿多于10帖!除茶馆外其他版面请勿版聊,回帖请与主题相关。
验证问题:
本论坛的名字是什么? 正确答案:橘园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