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颦儿的电影馆』10月24日新到影片◇◆◎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

-> 影视天地 -> 『颦儿的电影馆』10月24日新到影片◇◆◎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颦儿 2007-09-11 21:45

『颦儿的电影馆』10月24日新到影片◇◆◎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引用


新到影片

20楼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帝企鹅日记》
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引用


影片档案馆

1楼 爱情从未离开——《东京日和》

2楼 爱到极致是放弃——《玉战士》

3楼 Welcome To The Suck——《锅盖头》

4楼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To Each His Cinema》

5楼 历史栩栩如生,即将起死回生……——《Night at the Museum》

6楼 Kill and you'll never survive,Run and you'll never escape——《City of God》

7楼 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

8楼 Falling love with a painting because a moive——《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9楼 "迷人"的殺戮者们?!——《少年汉尼拔》&《香水》

10楼 一部像《穆赫兰道》一样难解的影片——《Donnie Darko: The Director's Cut》

11楼 不能只是倾听——《狗年》

12楼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世界的屋顶——《死亡诗社》

13楼 电影天堂,久经不变——《天堂电影院》

14楼 曾经一同长眠于地下的渴望, 开始了没有预兆的复活——《骷髅新娘》

15楼 是选择爱情,还是信仰?——《云上的日子》

16楼 听,天使在唱歌——《放牛班的春天》

17楼 歌者只能流浪,不能相守——《千年鹤》

18楼 她演角色,我演我自己——《路易十四的情妇》

19楼 大师的梦境呓语——《八部半》

20楼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帝企鹅日记》

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引用


精华馆

1楼 爱情从未离开——《东京日和》

3楼 Welcome To The Suck——《锅盖头》

4楼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To Each His Cinema》

6楼 Kill and you'll never survive,Run and you'll never escape——《City of God》

7楼 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

10楼 一部像《穆赫兰道》一样难解的影片——《Donnie Darko: The Director's Cut》

13楼 电影天堂,久经不变——《天堂电影院》

15楼 是选择爱情,还是信仰?——《云上的日子》

16楼 听,天使在唱歌——《放牛班的春天》

17楼 歌者只能流浪,不能相守——《千年鹤》

20楼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帝企鹅日记》

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引用
P.S.本贴因为要长期更新,故锁定,谢绝评论跟贴,亲们欲分享观影感受嘀,欢迎至以下评论贴跟贴,谢谢合作,么一个



『Sibyl电影馆策神屋』

颦儿 2007-09-11 22:30





引用

片名: 东京日和(Tokyo biyori)
导演: 竹中直人 (Naoto Takenaka)
主演: 竹中直人(Naoto Takenaka) / 中山美穗 (Miho Nakayama)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年度: 1997
语言: 日语
imdb链接: tt0123302



爱情从未离开

引用

黄色高温警报的周末,缩着头在电脑前面看电影。Brian De Palma的《The Black Dahlia》又后接着点了这部传说中完美承继了小津安二郎式日本诗意电影传统的经典之作。从惊悚到小资,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其实对于本片导演兼男主角竹中直人,在这样截然不同的风格转换也未必是难事。单单想想《禁室培欲》和《谈谈情,跳跳舞》吧,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呢。北野武当年不也是没有用枪便在《菊次郎的夏天》玩过一把恶狠狠的温情吗。在日本影坛,可以自导自演,长相十分抱歉但才华令人震惊,竹中直人和北野武算得上是代表吧。

《东京日和》,电影,改编自荒木经惟的同名写真文集。为纪念自己已逝的妻子。阳子。

据说竹中直人在书店偶然看到《东京日和》的时候,竟然不忍释卷,捧读良久,直到在书店里把书看完,不觉早已泪流满面。

《东京日和》,日和,据说是日本的一个节气的名字。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想来也应该是好天气吧,风和日丽,风淡云清,犹如阳子蜷卧在小船里如婴儿一样熟睡的那一日。

影片始于那个阳台昏黄的忧伤回忆,定格的长镜头,任由岛津(竹中直人饰)在窗前穿来走去。透过窗户,远处是红色的房顶;夕阳的光辉一点点洒进来,右上角是轻扬的白色床单,左下角是白色的精巧的露天咖啡桌,很悠闲地处在几把白色的洋椅中。岛津仿佛又看见亡妻在阳台上晾晒被单,她转过身来对他羞涩而愉快的笑着,镜头下一派纯真忸怩情态。

接下来的120分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只是些生活的剪辑,点点滴滴的归于东京日和的平凡时光的拼图。

他们在乡间跑步时,天真地向一只猫问放信的方法。

片子里只有一次大雨,是岛津和阳子在郊外跑步遭遇的,雨中,他们发现了一块巨石,阳子说,像钢琴,两个人跑过去,放上手指,边弹便哼,《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就流溢出来,渐渐汇成欢快奔放的调子,情不自禁大声笑,阳子高兴地跳上岩石,在雨中旋舞,岛津也跳上去,抱住她一起舞,还是不住声的笑,和着大雨的音乐和笑声,有种奇特的和谐…… 。

他们把一个被他们叫做“罐太郎”的空罐头从电车上一路踢着回家,一路上断断续续的清脆声响。阳子说,好象它也会痛苦一样。岛津回答道,是啊,即使是小小的空罐头也有自己自由的人生啊。

一次饭后,阳子在房子里踱着圈走着,轻声说,你对我太好了。岛津大声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阳子看着他紧张的样子,说,别这样盯着我看,我只是在走路。岛津沉吟一下,微笑着说,我再不会这样盯着你走路。

一天在街上,岛津无意中见到独自一人的阳子,妻子离开诊所独立地穿行于东京的闹市冷巷,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在穿梭的车流、在冷漠闪烁的红绿灯前,静静站立或匆匆疾走。尾随而来的丈夫发现了她没有了在家的那种软弱的气质。而是作为自由独立的状态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灿烂的妻子形象令丈夫散漫敏感的内心中产生了震撼、激动与困惑。岛津想起,这是“婚后,头一次见到阳子一个人的样子,觉察到没有我,仍可生存,虽然是理所当然,仍令我血腾”。

有一天,临睡前,两个人看着窗外,默默无语。岛津说,别人都说我们感情好,也许是真的,但是……为何要隐瞒应该谈的东西……也许是太珍惜对方吧……阳子,快乐吗,跟我在一起快乐吗?阳子转过头,说,别问我,我要哭了。

他们从柳州回来,镜头前的岛津轻唤,阳子。远远地坐在画面的最深处的阳子,背对着镜头,望着窗外,回道,什么?岛津再唤,阳子?阳子依然回答,什么?岛津问,开心吗?阳子没有出声。岛津提醒她,阳子?阳子轻轻出了声,什么? 岛津问,和我在一起,不开心吗?阳子顿了下,答道,为什么现在说这个。 静默。轻轻地探问,阳子的“什么”回答的各个不同,全然不同的意味,合着阳子当时的心情,心境。

「私の写真人生はヨーコとの出会いから始まった。」 (“我的摄影人生,始于与阳子邂逅!”)随着影片最后的台词出现了两棵并肩的向日葵,金色的花瓣,张扬着生命的力量,它们在一片碧蓝中,相依着,画面定格了很久,让每个人的目光都被它吸引,然后是默默的欣慰。

“如果有一天你把我丢了,再也找不到我,那是我走累了,想一个人静静的,只是你还是要微笑,像向日葵那样,继续生活。”

我们彼此看到对方的微笑。 温暖美丽。




影片相关
引用


影片里很多知名人物客串的小角色。
松隆子是开篇时来拜访的几位朋友中的一个。
三浦友和是阳子就职的小公司的中年社长。
津田宽治演小店店员。
还有警察和杂志编辑,分明是名导演中田秀夫和森田芳光。
浅野忠信则是那个在长椅上读书等待阳子途经的男孩。
那个在山路间骑着自行车,响铃而过的邮递员竟然是周防正行。
而在最后你会发现荒木经惟的名字。
他曾悄然出现在这个讲述他与深爱的妻子的故事里,而我们都不记得。
在影片结尾的列车上那个售票员。

荒木经惟在原著中这样写到:“我以摄影为生,家里有个宽敞的阳台。黄昏时分,斜晖映地,外头风景如水彩画般鲜艳夺目。那一年,阳子还在世。 阳子是我的妻子,我很爱她。 因为内分泌失调,阳子会经常歇斯底里的发疯,终日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朋友们都有意疏远她,我很难过,但能做的也只是极力避免触怒阳子,全心全力的保护她,不受外界伤害。 ……”

荒木经惟曾在日本的大型广告公司“电通”就职,与同社女职员青木阳子恋爱。
三年后,也就是1971年,二人结婚。
荒木辞去工作,成为摄影师,自费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感伤之旅》。
1990年,阳子因子宫癌病逝。
第二年,荒木出版《感伤之旅·冬之旅》,记录了妻子住院期间直到葬仪的过程。
其中的一张是这样的。
两只手相握在一起,那是荒木和临终时的阳子。

一九九三年的某一天,竹中直人在书店看到荒木经惟与妻子阳子合著的摄影散文集《东京日和》。这本书原本是在杂志上连载的,后来阳子因病辞世,书的后半部分是荒木怀念阳子的文字。竹中因此书的感动而萌生了要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发觉书中荒木的性格与细节于角色有所局限,于是只保留了荒木的摄影师身份,并把名字改为岛津巳喜男(竹中喜爱的两位导演的名字合二为一)。这也是后来一些影评认为此片在写实与艺术加工之间失了平衡,有美化荒木之嫌的原因。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东京日和》拍摄完成。这一天,恰恰是荒木与阳子的结婚纪念日。


颦儿 2007-09-11 23:06



引用


又名:Jade Warrio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导演: Antti-Jussi Annila
编剧: Antti-Jussi Annila
演员: 托米·艾昂Tommi Eronen .....Kai/Sintai
    张静初Jingchu Zhang .....Pin Yu
    成泰燊Taishen Cheng .....Demon
    马库·佩尔托拉Markku Peltola .....Berg
影片类型:动作 / 奇幻 / 冒险 / 武侠
制作成本:2,7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5年8月2日 - 2005年11月15日
上映年度: 2006
官方网站: http://www.jadesoturi.net/
imdb编号: tt0416871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爱沙尼亚 芬兰 荷兰
片长:110 min / Canada:100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对白语言:芬兰语   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级别:Finland:K-11



爱到极致是放弃

引用


宿命的古老预言
唯有我可以选择永恒
但我宁可期冀和你相遇在几千年之后
数不清的轮回之苦
我出生的北方依旧白雪皑皑
我久远亘古的爱人
为何再也看不到你如花的笑靥
诅咒缭绕
前世今生
生生世世
就算没有救世使命
也不能改变你眼里的寂寞
只能放弃
无望的绵延至今的爱恋
注定孓然守望的悲怆永生
来自卡勒瓦拉的我

[芬兰民族史诗“Kalevala”(卡勒瓦拉)意为“英雄国”,即英雄们居住的领地。]

——Sibyl 《玉战士》观影记 2007.07.10



“我朝门口走去,我没法子冒生命的危险,没法向他们微笑,我眼里永远流不出眼泪,心中永远点不燃烈火。一个无处存身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没有现在。我什么都不要,我什么都不是。我一步一步朝天涯走去,天涯一步一步往后退;水珠望空喷去,又溅落地上,时光摧残时光,我双手永远是空的。一个陌生人,一个死人。他们是人,他们活着。我不属于他们同一类。我没有一丝希望。我跨出了门口。”

“我活着,但是没有生,我永远不会死,但是没有未来。这是一种天罚。”

“将会死去的人,因为生命不能重现,才有了特殊的味道,希望,理想,爱,恨,微笑和眼泪都是惟一的。”

——波伏娃《人总是要死的》



对于发行商一厢情愿跟风强加的“中、芬、荷、法四国合拍的魔幻武侠史诗大片”宣传头衔,想来,Antti也是有苦难言的吧。270万欧元的投资,连好莱坞一个普通B级片成本的3成都不到,更不用说可以比拟维塔和工业光魔等至尊的CG数字技术。没有预想的指环王般的宏大CG战争场面,没有眩目的东方特色的特技打斗,再加上欧洲文艺片一贯的快速频繁的剪切、多杂散乱的支线叙事方式,许多人基于自己“武侠东道主义”心理,对此恶语相向。芬兰观众都知道,无论以欧洲还是亚洲标准,《玉战士》都是一部低成电影。有人说正因为如此,这位29岁的芬兰无名导演才将故事的核心放在爱与激情上,它有些天真,但又很独特。

同世界上其他史诗相比,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中的男主人公非常独特,他们是真正的战士,又是无望的恋人,尽管他们英勇善战,却永远得不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对于Antti来说《玉战士》不单纯是芬兰神话《卡勒瓦拉》的改编。Antti对中国文化极为推崇,自小钟情于中国功夫电影。他将自己的这种武侠情结融入到《玉战士》中,他说:“《玉战士》把我的一个梦想变成现实,影片中表现了两种文化:一种是伴随我成长的文化,一种是非常神奇越来越让我钟爱的文化,把他们捏到一起很冒险。” 在这样偏执之下,典型的例子就他坚持中文和芬兰语的结合。难能可贵的真诚。在影片制作过程中Tommi在当地摄制组人员以及主要演员和群众面前要说出第一句中文对白,Antti通过助理导演发出警告说,无论这位主角嘴里冒出的是什么,谁都不许笑场。

其实是在东京日和之前看的这部电影,却迟迟没能为它下笔。很奇特的观影历程,在如潮的恶评和曲高和寡的赞叹的伴随下,我以多年看闷片的定力坚持到了片尾还算酷的MV。其实没有评论界高人的指点,一遍是根本无法看懂的。这是关于一个不懂爱情的悲剧英雄的成长寓言。

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波伏娃在《人总是要死的》的男主人公雷蒙.福斯卡。但是与什么都经历过的六百多岁的雷蒙.福斯卡相比,本片中延续了《卡勒瓦拉》英雄心灵之旅的男主角森普显得更为悲怆。

森普是铁匠的儿子,只有他可以杀死恶魔的第九子。除掉恶魔之后,根据预言,他就可以获得永生,超脱世代轮回之苦。森普在铲除魔鬼的前一天想过一天平凡人的生活,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可是那个姑娘背叛了他的爱。在恶魔要被杀的时候,恶魔说:“你不能杀我,杀了我,你就会得到永生,再也不会有轮回。而那个女孩子会世代的轮回下去。她会爱上任何人,但都不是你。”而作为唯一能够杀死魔鬼的人,他只要完成使命就能获得永生。在爱情和使命之间,森普选择了前者。他放弃杀死恶魔选择轮回转世,他要用时间证明自己真挚的爱情,他期待着下一世女孩子会真心爱他,试图打破宿命的诅咒。

几千年后,转世的森普依然被这个诅咒缠绕。一次次错过女孩的爱情,直到最后再一次和恶魔相遇。恶魔说,“我知道一直一个人独自过日子有多苦,有很多命运比死亡更悲惨,那就是失去自己生命的目标之后,仍继续活下去。”

森普对恶魔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剩下希望了,只有希望促使我活下去。我很迷茫,在这寂寞绝望的一刻,像死亡一样。我无依无靠,我唯一的念头就是,我不想再过寂寞的日子。”想来对森普来说,当初为了爱情放弃的永生比拥有希望的痛苦轮回更加难以忍受吧。

森普终于在自己带来的地狱之光里看清楚了自己的爱,爱到极致便是放弃。最后的决斗之后,他一遍遍的对恶魔的第九子默念,“你真实的名字是告别,你真实的名字是昨天,你真实的名字是……”于是他面带微笑的遥遥望着爱人的转世,永远的告别了昨天,告别了无望的爱。

他将永生,带着内心深藏的曾经的爱,直到时间尽头。

真是一个悲伤到极致的故事。



颦儿 2007-09-11 23:07



引用

片名:Jarhead
译名:锅盖头/ 平头日记
导演:山姆·门德斯Sam Mendes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
   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
   彼得·萨斯加德Peter Sarsgard
   特拉维斯·阿龙Travis Aaron
类型:动作/喜剧/剧情/战争
片长:123min
级别:Rated R for pervasive language, some violent imagess and strong sexual content.(R级:粗口,暴力,色情)
发行:环球电影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4日(U.S.A.)
IMDB链接: tt0418763 评分:7.6/10 (1,832 votes)
语言: 英语
制作成本:$70,000,000 (estimated)
官方网站: http://www.jarheadmovie.com/



Welcome To The Suck

引用


Mendes正热火朝天带领10年前Titanic中的"Jack"和"Rose"重聚在"Revolutionary Road"之时,我却在这个时候炒他在05年奥斯卡的失意之作,好像真有点不合时宜呢!

在以昔日《CATCH 22》(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代表的美国军营战争小说中,不知道其原著作品安东尼·斯沃福德的海湾战争回忆录《JARHEAD》的被润色程度究竟有多少。但毫无疑问的是本片是近年来反战电影的佳作,即便是在有着美好反战传统的好莱坞,而且有着像《M.A.S.H》(陆军野战医院)、《Apocalypse Now》(现代启示录)、《Full men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Platoon》(野战排)和《The Deer Hunter》(猎鹿人)等珠玉在前.

非常之酷的一部黑色幽默的后现代战争电影,节奏明快,台词精彩,视觉冲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没有战争的战争电影”.绝大部分“没有战争的战争电影”比如《桂河大桥》与《哈茨的战争》干脆把场面放置在战场之外的空间.而同样反映如此无聊的战争题材电影《M.A.S.H》故事是发生在战场后方的野战医院.Mendes一如既往在本片中发挥了他的讽刺功力,可就是这样的奇特的内容设定和气质特点使得本片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多种高科技武器和信息化指挥系统的集成,标志着现代化战争时代的到来",按照军事史,影片中主人公们所身处的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著名的“沙漠风暴”行动被赋予了这样的标签。在空中部队持续了三十八天的地毯式轰炸之后,号称百万的萨达姆军队,迅速土崩瓦解。而在那之后分配给了地面部队表现的100个小时,终于任务开始,但已经再没有什么有战斗力的敌人可以消灭了.就像本片中Gyllenhaal所扮演的Swoff所在的STA,他们开始大沙漠里跋涉,挖洞,前进,可是经过战场,那里的确有过战斗的痕迹.原本该死在他们枪中的敌人,却早已以各种姿态倒在他们前面,甚至保持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所以锅盖头还没来得及消灭一个敌人,战争就结束了!

从开篇向库布里克的《Full mental jacket》致敬的场景开始,本片就奠定它的讽刺基调,"F***"一词在片中里用了278次,其中38次和"Mother"连在一块.如此无聊的故事却被Mendes讲得十分有趣,不愧为大师实力派呀,我几乎是从头到尾笑声不断。锅盖头们看似枯燥的军营生活每一分钟都是如此搞笑:边吹泡泡边狙击,光着身子戴着圣诞帽在帐篷里跳舞,烤香肠打盹纵火点燃了烟火,锅盖头们躺在运输管道上看书发呆,围成一堆斗蝎子,穿着防毒面具服在沙漠里玩橄榄球,胆战心惊在沙漠里行军却被"Friendly"空中射击,拼命在空袭中取来的电池却是没电的废物………

片中有一场景非常壮观,而且有一种超现实的后现代感.油井被点燃,下起了石油雨,天黑了,被点燃的油井上空红色的火光直耸云天,整个沙漠似乎都被黑烟笼罩,锅盖头们全身都覆满了石油。Swoff在那里遇见了一匹同样覆满石油的马.锅盖头们就在这样怪诞的画面中行军,像一只只被扭曲的光影。

Gyllenhaal在片中延续了"Donnie Darko"中神经质的喃喃自白,在闷骚戏精Peter.Sarsgard的对比之下,并非纯阳刚型英雄的他却以他独特的颓废忧郁中不失黑色幽默的神情让大家觉得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可以说在同年龄的新生代男演员中Gyllenhaal已经真正开始了他的演技之路.




影片相关
引用


经典台词:

1.在沙漠里的时间:62天19小时15分钟

2.石油的价值几乎翻了两倍,布什总统派出更多的部队。我们每天六次,我们站好队行,我们喝水,我们在空无人一人的沙漠里巡逻,然后我们会脱水。我们向空旷的地方扔手雷弹,我们在想象中的雷区步行。我没有目标的射击,然后我们再多喝些水。我们向北,向边界的地方看,我们在这里等待他们,我们的工作就是等.

3.一个故事,一个用了步枪很多年的人,然后他去打仗了,之后他把枪还给军械库.他相信他不会再使用这把步枪了.不管他再用这双手做什么,爱一个女人,盖一栋房子,给他儿子换尿布,他的手依然挂念着那把步枪……
  
一个故事,一个用了步枪很多年的人,然后他去打仗了,战争结束他回到家,不管他再用这双手做什么,盖一栋房子,爱一个女人,给他儿子换尿布,他永远都是一个锅盖头.所有的锅盖头,杀敌和被杀,他们永远都会是我……
  
4.几种士兵们解决无聊和寂寞的方法:手X.重新读一次不忠妻子或女朋友的来信.清洁你的步枪,继续手X.重新拆装随身听.争论宗教和生命的意义.仔细描述每一个被士兵们搞过的女人.争论古巴人和墨西哥人的区别,哈雷和本田的区别,用左手手X和右手手X的区别.继续清洁你的步枪.仔细阅读菲律宾邮购新娘的目录,继续手X.计划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幻想一个叫乔伊的士兵和他的女朋友在草丛中做爱,或者在小巷里,或者在一个旅馆的床上.
  
5.This is my rifle,There are many rifles, but this one is mine;without my rifle ,I'mnothing ;without me my rifle is nothing
  
6.对于大多数问题海军陆战队都有解决的方法:如果你病了,去医疗室;如果你受伤了,叫医疗兵;如果你死了,去死亡登记处报到;如果你疯了,没有解决的方法存在,没有解决的方法存在……

7.Every war is different; every war is the same.




电影音乐
引用


本片的配乐,出自大师Thomas Newman,和电影一样精彩.时不时的插入的耳熟能详的乐队歌曲也显得如此贴切.

一开头的"don't worry, be happy"(Bob Mcferrin),令人叹服的讽刺。

锅盖头们在去伊拉克之前观看Apocalypse Now,伴随着“女武神”音乐的直升机群出现在大银幕上时开始狂轰平民的场面,锅盖头们狂热沸腾。本来科波拉的反战片在这里却变成了鼓舞士气的教育片,又是绝妙的讽刺。

战场上空直升机响彻着"break on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Jim Morrison),可惜锅盖头们不领情,抬头吼道:这是越战的音乐了,有没有新鲜点的。

伴随着Swoff失恋的悲伤,"something in the way"(Nirvana)一直在背景里哼唱,kurt的声音是如此揪心.差点忘记了"soldier's things"(Tom waits)

还有"Jesus Walks"
(片尾CAST配曲,Kanye West沙哑的嗓声恰到好处)

Written by Kanye West / Chicago MC Rhymefest
Performed by Kanye West

Lyrics

Yo, We at war
We at war with terrorism, racism, and most of all we at war with ourselves
(Jesus Walks)
God show me the way because the Devil trying to break me down
(Jesus Walks with me) with me with me with me [fades]

You know what the Midwest is?
Young & Restless
Where restless Niggaz might snatch your necklace
And next these Niggaz might jack your Lexus
Somebody tell these Niggaz who Kanye West is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Chi where death is
Top floor the view alone will leave you breathless Uhhhh!
Try to catch it Uhhhh! It's kinda hard hard
Getting choked by the detectives yeah yeah now check the method
They be asking us questions, harass and arrest us
Saying "we eat pieces of shit like you for breakfast"
Huh? Yall eat pieces of shit? What's the basis?
We ain't going nowhere but got suits and cases
A trunk full of coke rental car from Avis
My momma used to say only Jesus can save us
Well momma I know I act a fool
But I'll be gone til November I got packs to move I Hope

[Hook x2]
(Jesus Walks)
God show me the way because the Devil trying to break me down
(Jesus Walks with me)
The only thing that that I pray is that me feet don't fail me now
(Jesus Walks)
And I don't think there is nothing I can do now to right my wrongs
(Jesus Walks with me)
I want to talk to God but I'm afraid because we ain't spoke in so long

To the hustlas, killers, murderers, drug dealers even the strippers
(jesus walks with them)
To the victims of Welfare for we living in hell here hell yeah
(jesus walks with them)
Now hear ye hear ye want to see Thee more clearly
I know he hear me when my feet get weary
Cuz we're the almost nearly extinct
We rappers are role models we rap we don't think
I ain't here to argue about his facial features
Or here to convert atheists into believers
I'm just trying to say the way school need teachers
The way Kathie Lee needed Regis that's the way yall need Jesus
So here go my single dog radio needs this
They say you can rap about anything except for Jesus
That means guns, sex, lies, video tapes
But if I talk about God my record won't get played Huh?
Well let this take away from my spins
Which will probably take away from my ends
Then I hope this take away from my sins
And bring the day that I'm dreaming about
Next time I'm in the club everybody screaming out

(Jesus Walks)
God show me the way because the devil trying to break me down
(Jesus Walks)
The only thing that that I pray is that me feet don't fail me now




颦儿 2007-09-11 23:07



引用

Chacun son cinéma
又名:To Each His Cinema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导演: 比尔·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 达内兄弟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 拉乌尔·鲁兹 Raoul Ruiz / 加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 / 伊利亚·苏雷曼 Elia Suleiman / 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 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 肯·罗奇 Ken Loach / 张艺谋 Yimou Zhang / 北野武 Kitano Takeshi /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 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aki / 雷蒙·德帕顿 Raymond Depardon /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 / 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 陈凯歌 Kaige Chen /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 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 /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 王家卫 Kar Wai Wong /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 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 /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上映年度: 2007
语言: Mandarin / English / French / Spanish / Danish
制片国家/地区: France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110 分钟
imdb链接: tt0973844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引用


戛纳组委会在2007年5月20日放映了《Chacun son cinema》,该片包括了35位著名导演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而拍摄的3分钟短片。想起学生时代,最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命题作文了.那种受限制的感觉是非常非常不好受的,再说了,文章写的好,题目俗得要命也是受打击的.所以那时候一见少女漫画里面经常出现的恶俗对白"***,请你自由地……"简直感同身受的泪如雨下呀.可怜的这个35位著名导演接到戛纳组委会这个邀请的时候大概也是同样的心情吧(当然不排除有玩票的家伙们).
整个观影过程很轻松,因为你可以当一个个小品来看,而且可以难得的尽情比较,天啊,大部分可都是大师呀!网友们对此都做了很多排名,当然都是按个人喜好.我也来凑个热闹吧!
1、雷蒙·德帕顿 Raymond Depardon 《夏日影院》
完全陌生的导演,竟然记不得任何镜头.可怜的开场.
  
2、北野武 《美好的假日》
偶最最喜欢的3分钟了.北老爷子,哎,才华令人叹为观止.清新的夏天,悦耳的久石让,老爷子拿自己开涮,还这么开心.只是,我好想完整的看《坏孩子的天空》呀。
  
3、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三分钟》
本片以“献给M.M(马斯楚安尼)”为题,后面好几个导演也都跟着致敬。
雨伞,黄雨衣, 让娜·莫罗独白,
她说:
  “今天早晨,
  我醒来的时候你还在沉睡。
  我听到你低沉的呼吸。
  透过遮住你脸庞的头发,
  我看到了你的双眼,
  强烈的感情让我无法呼吸。
  越过你的脸庞,
  我看到的更加纯净,更加深刻。
  这让我沉思。
  我看到了自己。
  看到时间的河流上,
  流淌着我们将共渡的余生。
  多年的时光都在那儿,
  还有那些,
  未曾与你相识,
  为了与你相识的日子。
  那一刻,
  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
  感情是那么强烈,
  让我热泪盈眶。”
  
4、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黑暗之中》
理解电影的人都已老去?我们这一代人显然被看轻了,虽然怀旧是小资们的生存支柱,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这是我们的时代了,不是吗?无须再理会代沟——看看最近如火如荼的《变形金钢》吧.
  
5、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电影迷日记》
  --你知道,黑客帝国2也许不是爸爸喜欢的类型。
  --不过爸爸,我们会来看,对吧。

  
6、侯孝贤 《电子公主电影院》
非常非常侯孝贤的长镜头,最难得时尚感十足的舒淇和张震能完全溶入那种怀旧氛围的味道:斑驳的电影海报,咿咿呀呀的老上海歌调,炒栗子的香味……

  
7、达内兄弟 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 enne 《在黑暗中》
行窃的小偷和泪流满面的女人,很精彩的剧本.同时想起同样会拍片的科恩兄弟,不知为何他们的3分钟却被CUT掉了.令人浮想.
  
8、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 《安娜》
很喜欢这一段.

"他爱她,全心全意,温情脉脉,无药可救",男猪解释电影给盲人女友道.

"那里太冷了",男猪说.

是呀,没有你的地方,便不会有温度.
  
9、张艺谋 <<看电影>>
很多影迷提及失望一词.嘿嘿,我倒觉得此3分钟十足张艺谋.事实上根本没有希望过哪里谈得上失望呢.咱们张老师不是一直相信立足于农村,走向世界这个不败法宝嘛?千变万变,这个可不能变呀.
(不要怪我嘴巴毒辣了点,实在是因为前几天本着烈士的心情看了黄金甲,窝了一肚子火。馒头们不停的砸将过来,我亦不停的拖着快进键,却也难逃壮志成仁的命运。)
  
10、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 <<海法电影院>>
奇怪以色列的导演都这么政治化的吗?
  
11、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虫子女士>>
坎皮恩的水仙花语的女人哲学,十分有趣.
  
12、阿托姆·伊格扬 Atom Egoyan <<阿尔托,两场电影>>
非常奇特的三分钟,许多人都表示理解不过来或者记不起来。唯记得那些交错重叠的光影……
有人用诡异形容这一段,女孩走入影院小厅看的是戈达尔的《无法无天》,其中还套着《圣女贞德》,女孩用手机拍下来,传给男孩。男孩在伊格扬自己《色情酒店》的前方举起了手机,手机的小屏幕中是《圣女贞德》……
阿托姆把电影隐喻玩到巅。建议反复看。
13、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aki <<铸造厂>>
没看懂.难道是在说工人阶级和电影的关系??? 有点古怪,严肃的芬兰人阿基早说不拍电影了。
  
14、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复燃>>
张曼玉的前老公。精彩的都市情节剧。用的是摇镜头。
  
15、尤瑟夫·夏因 <<47年后>>
被人说是自吹自擂也好,恐怕也只有夏因有这样的资格拍出这一段.因为他说:年轻人要耐心,这一刻,我等了47年。
  
16、蔡明亮 <<是梦>>
一如即往的蔡氏独白,加上李香兰的《是梦是真》,连蔡明亮的老母亲都出来压阵,不让人叹服不行呀.
  
17、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职业>>
以前看完《狗镇》的时候就被拉斯·冯·提尔的冷酷给震憾过,这次极端血腥的3分钟,依然令人叫绝!很多人在字幕打出来之前都还以为是柯南伯格来了,哈哈!所有的3分钟中唯一的恐怖片。
  
18、拉乌尔·鲁兹 Raoul Ruiz <<礼物>>
失明的电影导演和学人类学的侄女出场,让我兴奋了一把的设置,可惜太深奥了,真没有看懂!!!555~~~
  
19、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林荫道电影》
温情的一段,法国人的浪漫,经典3分钟。那些美妙的记忆,弗雷德·阿斯泰尔、《大幻影》、《雁南飞》、《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20、格斯·范·桑特 <<初吻>>
啧啧,桑特一直都有青春片情结,这次的漂亮小男生亦不例外。搞的居然还是姐弟恋。
  
21、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情色电影>>
波兰斯基给我们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有色笑话。
22、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无需翻译>>
片名极有意思。但内容???在玩什么???但有美女看,又唱歌跳舞,嘿,我光看热闹了。 
 
23、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直播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最后一个电影院里自杀>>
柯南伯格终于来了,这回他没有撞车,却闹腾着自杀,并且忍受着他最痛恨的真人秀主持人不停的聒噪。
  
24、王家卫 <<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
暧昧,红色,迷离,模糊,一贯的王家卫式调情。范植伟只有露出被人误认成哥哥的半张脸,张睿玲连脸都没有,最最可怜戛纳组委会竟也被意淫了.
  --能借个火吗
  --可以,我走了9000公里就为了把它给你
  
25、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我的罗密欧在哪儿>>
阿巴斯的名头出来的时候,我着实激动了一下,可惜有点匪夷所思的主题。关于1968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青春版的莎翁电影先驱吧,(其意义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白先勇们捣腾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对阿巴斯的影响有那么大???可能导演个人的经历我们都是无法参与的。
  26、比尔·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 <<最后一幕约会>>
有点出人意料的美好故事,很可爱,两次金棕榈大奖得主的比尔·奥古斯特带来的美丽的伊朗姑娘十分赏心悦目。
  
  27、伊利亚·苏雷曼 Elia Suleiman <<笨手笨脚>>
???真记不起来了!!!
  
  28、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唯一一次会面>>
电影无声时代的幽默讽刺精神再次被这位99岁的电影老人发扬光大。感觉非常另类。
  
  29、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距戛纳8944公里》
很是奇怪沃尔特·塞勒斯从哪里找来的两个男人,居然会讲相声,应了“给戛纳祝寿”这个主题。敢情跑到中国东北二人转的糟粕也学过。不过人家比出国丢人的赵老师幸运,还能拿戛纳调侃调侃。
  
  30、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战后的和平>>
人文主义,世界视野,钟爱的黑白影像,永远的文德斯。(只是看到《十面埋伏》和《夕阳天使》,真真吃了一惊)
  
  31、陈凯歌 <<朱辛庄>>
现在一看到陈老师,我就会想起韩寒评论无极时说的一句话:当老公做导演的时候,千万别让老婆当制片。可是人家那么多夫妻档干得那么带劲,唉!这样恶劣的煽情,盲人小孩看电影,居然看的还是卓别林的默片,无语...
 
  32、肯·罗奇 Ken Loach <<幸福结局>>
肯·罗奇干脆把电影给涮了.片如其名,真是幸福,哈哈,咱不看电影了,踢球去喽!!!

那那~~~我还在这里评个什么劲呀。抓狂ING。



颦儿 2007-09-11 23:07



引用

英文片名:Night at the Museum
中文片名: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之夜
导演/编剧:肖恩·李维Shawn Levy/本·加兰特Ben Garant, 托马斯·雷农Thomas Lennon
主演:本·斯蒂勒Ben Stiller
卡拉·古奇诺Carla Gugino
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
欧文·威尔森Owen Wilson
类型:喜剧 冒险 家庭 动作 奇幻
分级:阿根廷:Atp 德国:6 澳大利亚:PG
上映:2006年12月22日
地区:美国 英国  对白:英语
发行:20世纪福克斯 
颜色:彩色
时长:108 分钟
IMDB评分:6.4/10 (11,372 votes)
官网:nightatthemuseum.com



历史栩栩如生,即将起死回生……

引用


想像一下,当一个平凡人面对着庞大而活生生的历史。史前生物侏罗纪暴龙、早已消失的山顶洞人、凶猛的古罗马战士、非洲丛林的动物、埃及法老木乃伊灵棺、神鬼陵墓守卫战士、复活岛巨石、传奇的英雄人物西部牛仔、印地安公主和匈奴王,都在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填充标本、蜡像和模型的形式被冻结在一个时刻,不管时间怎样流转,它们都不会改变。但,如果他们全部都活过来呢?

午夜复活惊魂录,发狂的博物馆居民

一个硕大的恐龙骨架竟然活了过来正咆哮着朝你蹦将过来;丛林标本小卷毛猴子跑出来闲逛并趁机偷走你的某些重要东东;三寸高的模型西部牛仔们绑架了你,并把你放在铁轨上让火车轧;凶猛的古罗马战士们摆阵朝你射长矛……

以上由《指环王》的特效专家与《纳尼亚传奇》的特效工作室协力打造的CG镜头出自《Night at the Museum》,2006全美新年圣诞档期周末票房的冠军大片,热闹无比,幽默迷人。根据克罗地亚插画家Milan Trenc(米兰 ·特伦克)所出的一本关于博物馆守夜人半夜被复活的博物馆陈列品捉弄的绘本图画书改编,两个在纽约长大的编剧Ben Garant和Thomas Lennon也算圆满了童年的恶搞梦。

个人比较喜欢历史和地理,从小就对这些很难靠之吃饭的家伙感兴趣。所以对本片的恶搞胡闹上心之极,很好,很好。

好莱坞倒霉中年男人形象代表Ben Stiller 继续他的“脱线男人”路线,Robin和Owen也表现中规中矩.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博物馆奇妙夜》的IMAX版本

IMAX DMR®(数字特殊处理),不可取代的珍贵IMAX观影体验。

本片由20世纪福克斯来担任制片公司,1492影业的克里斯哥伦布和麦可巴森则担任制片,1492影业的马克雷克担任监制。为了让栩栩如生的惊奇特效呈现给观众,特别制作了IMAX版本,经过数字重新处理,有更精致的影像和声音质感,

《博物馆奇妙夜》IMAX版本,这是20世纪福斯电影的第三部IMAX电影,之前2005年的《机器人历险记》和2002年的《星际大战二:克隆人的进攻》都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IMAX戏院将给观众讲究且无可超越的画质,在戏院有全新的虚拟真实感受,进一步参与了地影里精彩的冒险,就像身历其境到博物馆里,和赖瑞一起度过这些神奇的夜晚,音响效果也将有更上层楼的表现。IMAX银幕是一般平均 35厘米银幕的三倍大,是一般家庭电视银幕4500倍大,职业美式足球队球场一样宽广的空间感受,让进戏院的观众有最极致的观影经验。

15/70的影片规格,加上独一无二的Imax投影科技,造就了整个不凡的影音质感表现,最精致、清晰、立体的电影在IMAX戏院正式呈献给观众。

为了让IMAX观众能有更顶级享受,IMAX音响系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多声道,音质的纯净和质感能够通过最严格的检验。

IMAX是全球知名的最顶尖影音表现,拥有最好的质感,是最优质的娱乐。IMAX戏院的观众数快速攀升,从1970年首映以来,今天已经有数千万人次。通过IMAX规格考核的戏院也不断增加,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顶级娱乐事业代名词。 www.imax.com



颦儿 2007-09-12 12:26



引用

原文片名:Cidade de Deus
英文名:City of God 译名:上帝之城/天主之城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卡提亚·路德Katia Lund
原著:保罗·林斯Paulo Lins
主演: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Alexandre Rodrigues
   马修斯·纳克加勒Matheus Nachtergaele
   道格拉斯·西尔瓦Douglas Silva
   艾丽丝·布拉加Alice Braga
类型:惊悚 / 剧情 / 犯罪
片长:130 min / Canada:135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国家/地区:美国 法国 巴西
评级:Rated R for strong brutal violence, sexuality, drug content and language.
级别: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Germany:16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Italy:T   Japan:R-15   Spain:18   UK:18   Australia:R   Singapore:R21   New Zealand:R18   Brazil:16   France:-16   Netherlands:16   Peru:18   Singapore:R   Argentina:16   Singapore:M18   Portugal:M/16   Switzerland:16   Philippines:R-18
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月17日(美国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cidadededeus.globo.com
语言: 葡萄牙语
评分:8.8/10(32426) 
imdb链接: tt0317248
制作成本:$3,3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02 Filmes Curtos Ltda e Hank Levine Film GmbH



Kill and you'll never survive,Run and you'll never escape

引用


"抱着寻找极净乐土的梦想,人们来到了天堂之城。"

“身处上帝之城,要么你做一个老实人,等着被抢劫,要么你就做一个歹徒,等着被枪杀。"

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有犯罪的自由,没有不犯罪的自由”。这里就是上帝之城。地狱之景。巴西里约热内卢最大的贫民窟。影史上最残酷的童年和青春,集中了人类史上所有的罪恶:墮落、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血腥、弑杀、毒品军火交易、……

里约热内卢那座著名的耶稣山,悲天憫人的耶稣背负着十字架,默默的俯瞰着上帝之城。

但在上帝之城,生命是一种暴动,活着是一种偶然。如果你想要见到上帝,只有死亡……

Naive:把这些钱给爸爸 千万别告诉他是我给的
Kid:我们干一票大的 然后离开这里
Bernice:强盗永远不能回头 只有暂时的休息
祭司:撒旦之光将你带到这里 为什么你要住在这个上帝遗忘的上帝之城
Benny:找个女朋友 Ze 我要住在农场里 我要听摇滚 我要抽大麻
beatals:“要做爱,不要战争!”
Knockout:我是很温和的 可是如果不得不的话
Steak:我吸毒我偷窃我杀人 我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Ze:战争开始了 让我们祈祷 我们在天堂的父啊 他的名字受人尊敬
小孩们:为了我们的朋友 混蛋 射击 我们是老大
Rocket:我不再叫Rocket 我叫Wilson Rodriguez 摄影师

这是一部完全没有道义可言的黑帮电影,暴力不再蒙上“美学”的遮羞布。MTV跳切和手提电影镜头语言,明快的剪辑,并行跳跃的叙事结构,南美风情画似的桑巴音乐……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个巴西最著名的罪恶之城。

《中央车站》曾经是大多数人关注巴西电影的原因,现在沃特·塞勒斯作为制片带来的《上帝之城》却让世界再次认识巴西底层社会状况。他说:“巴西每年有40000多人死于暴力,是科索沃死亡总数的三倍还多。在市郊地区很多死亡惨案都是毒品团伙争斗,或毒贩与警察对峙的产物。《上帝之城》想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我们是如何陷入这种混乱之中的。”

片名其实是个讽刺。6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一项臭名昭著的当时号称“上帝之城”的住宅修建计划安置贫民,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由于种族和阶级偏见,这里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政府完全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不要期望怜悯与救赎。在上帝之城里没有此类东西。它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们被巴西的统治阶层遗忘了太久;国家从未提供过适当的健康和教育服务。事实上,国家唯一充分提供的就是子弹。”80年代初这一片地区成为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地带。


很惊奇导演出身中产阶级的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是如何再现这一罪恶之城的历史,据说由于没有切身体验,他请来曾在贫民区拍摄影片的电影人卡提亚· 路德合作,从街道上和贫民戏剧团中找来200多名少年进行了8个月的训练。他说:“我为巴西的中产阶级制作这部电影。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更深入地认识国家的机会。我们遗弃了社会的这一部分,而现在我们遭到了报应。”“我意识到我们,来自中产阶级,无法看到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那条分隔了两个国家的深渊:‘Brazil’和‘brazil’。从深渊的那边看,政府、法律、公民权、政治、教育、前途和未来都不过是抽象的概念,仅仅是轻烟。”




影片相关
引用


当年(2003)网络上的流行宣传语:《上帝之城》比骇客更干脆,比记忆拼图更过瘾,比古惑仔狠毒一百倍,如果你今年只想看一部电影,就看《上帝之城》吧。

洛杉矶影评:《纽约黑帮》不过是包着糖衣的暴力电影,要看真正的暴力,你得去看来自巴西的《上帝之城》。

英国卫报影评:“用跑的,别用走的去戏院———这就是我能说的。”

影片根据保罗·林斯的小说《God's Town》改编,林斯在里约热内卢贫民区长大。1982年,他参与一项研究下层社会犯罪行为的人类学计划前往“上帝之城”采访,却发现自己更偏好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这地狱之景。在发表了一首诗歌后,朋友鼓励他写成小说。他花费八年时间进行深入采访和收集资料,广泛调查臭名昭著的房屋修建计划。小说出版后,在巴西引起了轰动,并被译成6种语言,被12国购买版权。法国、美国、意大利和英国也即将发行。

影片的制片人是巴西著名导演沃特·塞勒斯(《中央车站》《太阳背面》),对于有人指责影片将巴西的贫民区展现得如同只有毒品贩子,塞勒斯表示:“其实大部分巴西人是这种现状的牺牲品。”

和原著小说一样,影片在巴西成为了社会热点。连国家领导人也观看了这部被认为是如实反映了巴西底层社会状况的影片。

卡提亚·路德:“十年前没人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对种族主义和暴力的起源作出研究,也没有对社会提出质询。现在人们开始探询了解。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警察无法终结暴力。”



颦儿 2007-09-12 12:26



引用

片名:《国王与小鸟》Roi et l'oiseau, Le(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
导演:Paul Grimault
剧本:Paul Grimault Jacques Prevert
配音:Medina、Claude Pieplu
剧本/歌曲作者:Jacques Prevert
作曲:Wojciech Kilar
歌曲作者:Joseph Kosma
艺术指导:Pierre Prevert
国别:法国
语言:汉语 法语
字幕:中文 日文
影片发行年份:1979年
DVD发行时间:2003年2月
颜色:彩色
声效:单声道
得奖记录:法国Prix Louis Delluc大奖年度最佳影片(1979)
IMDB评分:8.9/10
盘片容量:3.36G   
片长:1:20:25



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引用


这部动画片是法国动画大师Paul Grimault在74岁时的经典之作,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动画的崛起。作为一部动画片,它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中都取了巨大的成功。……而同时老少皆宜的它又以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倍添忧愁与柔情。该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牧羊女和扫烟囱工人〉。在导演Paul Grimault和天才的Jacques Prevert完美合作下, 全片活泼生动,自始至终贯穿着智慧、幽默和政治色彩。

据说这部影片曾经深深的影响了整整七十年代的中国儿童,也对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有很大的影响。宫崎骏由此意识到:动画片观众不只局限于青少年,如果动画片拍得好,同样可以吸引成年观众。

Paul Grimault 1905年3月23日出生在法国(1994年3月29日去世),创作生涯是从在广告公司制作动画短篇片开始。后来正式加入职业动画创作队伍,他于1979 年创作了《国王与小鸟》,并且获得了法国Prix Louis Delluc大奖年度最佳影片。《国王与小鸟》的电影音乐作者是Wojciech Kilar(1932年7月17日出生),这位作曲家的作品还包括1999年的The Ninth Gate和2002年的The Pianist。

曾经看到许多评论上将此片的地位奉为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一直有心观瞻一下呢,昨晚突然发现PPLIVE上在直播,激动得不得了。近30年前的经典了,果然,法国人的浪漫向来都是不惧怕时光的。




影片相关
引用


【经典台词】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因为它在转。
-为什么它在转?
-因为它是圆的。

-注意,注意,悬赏缉拿。有个迷人的牧羊姑娘,和一个扫烟囱的穷光蛋,正受到塔吉卡迪王国国王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陛下的警察的追捕。

-待在这,记住我跟你们说过的话,当心陷阱,捉鸟的陷阱,捉老鼠的陷阱,捉小孩的陷阱。

-会说各种语言,我是个翻译,什么语言我都懂。我会鸟语、英语、拉丁语,还有兔子语、汉语,当然还有鹦鹉的语言,狮子的语言。




颦儿 2007-09-12 12:27



引用

【原 片 名】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中 文 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出品公司】狮门影业(加拿大) Lions Gate Films Inc
【首映日期】2003年12月19日
【国  家】英国/卢森堡
【类  别】剧情
【导  演】皮特.韦伯 Peter Webber
【MPAA评级】 PG-13(13岁以下观众要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
【官方网站】 http://www.girlwithapearlearringmovie.com/
【IMDB评分】 7.3
【主  演】科林.菲尔什 Colin Firth
      斯嘉丽.约翰森 Scarlett Johansson
      汤姆.威尔金森 Tom Wilkinson
      朱迪.帕瑞福特 Judy Parfitt
      斯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Essie Davis Joanna Scanlan
      阿拉济纳.曼恩 Alakina Mann



Falling love with a painting because a moive

引用


漆黑中,一个戴着珍珠耳环的少女仿佛被你叫住,回过头来,探求在她身后的人。又仿佛马上会转回头,消失在黑暗之中。白色的珍珠耳环轻垂肩上,有如泪珠,晶莹剔透。这就是迷一样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电影自始自始以油画般美丽的影像重现了三百年前荷兰小镇的风土人情。精致唯美的画面,加上安静而隐忍的情感,使人陷入Webber刻意渲染的绝望和无奈的意境中。

不知道是因为结尾凝固了少女悲伤表情的伟大画作而喜欢上电影本身,还是因为这部极其符合东方人情感审美观的电影而迷恋上这幅画。总之,这部2003年的老片,深深打动了我,其中坚韧的女主角。




影片相关
引用


Jan Vermeer 杨·维梅尔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研究和描绘光线的大师,代表作有《挤奶女工》、《情书》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他生前落寞,身后萧条,『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长期湮灭无闻,直至19世纪后期才重新走入艺术家的视野。这张画以神秘的黑暗为背景,衬托少女侧身回眸、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情貌.从此,好奇者一直在煞费苦心地猜测这幅少女肖像的来龙去脉,就像解读蒙娜丽莎谜一般的微笑一样兴致勃勃。

Tracy Chevalier 崔西·雪佛兰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书作者,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华盛顿首府,一九八四年迁居英格兰,一九九四年她从英国東安哥拉大学毕业后,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崔西与丈夫及儿子居住于伦敦。她希望能看遍维梅尔一生中所完成的三十五幅画作的真迹(如今她已看过二十八幅)。小说并没有演变为好莱坞大片里丑小鸭变天鹅的传统套路,葛里叶虽然获得了维梅尔的心,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但是最终落得满身是伤,退出朱门,返回幽巷的旧居,淡出出焦黑的画布后,嫁入屠户,坚持自己的选择。《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以过去时代女人试图突破环境限制、改变自身命运为描写主题,加上作者对维梅尔的透彻研究,使得该书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颦儿 2007-09-12 12:27





引用

少年汉尼拔 Hannibal Rising (2007)
导演:
彼得·韦柏 Peter Webber
主演:
巩俐 Li Gong
斯帕德·尤利尔 Gaspard Ulliel
理查德·布雷克 Richard Brake
凯文·马克德 Kevin McKidd
类型:惊悚 / 剧情
中文片名:
年轻的汉尼拔:面具背后 / 人魔崛起 / 沉默的羔羊前传之揭开罪幕
外文片名:
Young Hannibal: Behind the Mask
Hannibal 4
The Lecter Variation: The Story of Young Hannibal Lecter
片长:117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07年2月9日 美国
官方网站:The Weinstein Co. [us]

香水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
导演:
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
主演:
阿伦·瑞克曼 Alan Rickman
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本·威士肖 Ben Whishaw
类型:惊悚 / 剧情
片长:140分钟/英国:147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 德国 / 西班牙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06年9月14日 德国
官方网站:Official site [de]



"迷人"的殺戮者们?!

引用


其实香水和沉默的羔羊原本是没有关系的两个片子.非得想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恐怕只有一点,就是香水男主角出生在法国,而汉尼拔生活在法国.

碰巧在相隔不久的时间里看了这两部关于恶魔成长的惊悚片。说是惊悚,我倒还没有觉得什么,除了Young Hannibal中几个令人不快的血腥的镜头。

再想想之前的西片,比如德普的来自地狱,彼特的七宗罪,心中有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西方人这么热衷于这些殺人恶魔呢?据说香水的原著小说是在德国十多年的有名畅销书,而且是一本迷人而感伤,充满想像力的上乘之作。无缘看到小说本身,只是从网评的只言片语里面听闻其中作者“恶毒的幽默感”和“厌世主义”。说实在的,在这些成功的商业片里面,我看不出一丁点厌世主义的幽默感。就如有人所说:看过后一定要激发对于善恶对于道德对于人性对于价值观甚至对于世界存亡的思考,恐怕这类电影难以承载也不愿承载。



颦儿 2007-09-12 12:27



引用

Donnie Darko: The Director's Cut
导演:Richard Kelly
主演:吉娜·马隆 Jena Malone 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类型:惊悚 / 剧情 / 科幻 / 悬疑
片长:118 min / 133 min (director's cut)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01年1月19日 美国
官方网站:www.DonnieDarko.com



一部像《穆赫兰道》一样难解的影片

引用


一句话评论:
You can never go too far.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ew the future?

Be Afraid of the Dark

Dark. Darker. Darko.

Why are you wearing that stupid man suit?

一部像《穆赫兰道》一样难解的影片。

Gotta write something in English this time.Thanks Mike.Without Mike's recommendation,I wont watch this amazing movie.

Unfortunately I only got the English subtitles,so it is so hard for me to figure out the dialogue completely.What a pity!It is said that to understand this movie we have to look for the answer and guide on its URL,especially the content of <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But anyway I was enjoying the sadness and reminiscence of this poem movie.You could see all the popular symbols in 80s U.S.A last century. Different from Ron Howard or Mimi Leder,Richard Kelly was so dolorous to remember the death of youth.He developped Robert Zemeckis's concept of parallel Universe to tell us a fantastical story in Tangent Universe.

And you also could find the interesting stuff about <E.T.>,<The Evil Dead>,<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and <Abyss> in it.

I am just wondering if Mike has experienced the same youth as Richard Kelly's.




影片相关
引用



转: 《死亡幻觉》:穿梭时空的忧伤诗意

  奥森·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拍成这样,简直让人嫉妒。理查德·凯利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里摩尔的手里。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里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不过由于911事件推迟了放映,而且仅限于全国58家影院。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目前在IMDB上得到8.3的高分,已经有将近三万人投票,名列第94。
 
关于浮躁的青春,关于奔放的生命、关于扭曲的成长,关于一切不如意……在好莱坞主流电影里往往被简化成“因为爱,将得到救赎”的廉价结论。当然六年四班的新锐导演理查德·凯利头脑并不像朗·霍华德或咪咪·莱德这般简单。

  到底Donnie Darko发生了什么事?

  如同其他惨绿少年,Donnie也有一肚子的不满:在学校有保守唠叨的老师,在家里则有不了解他的父母姊妹,还有一群猪朋狗友……直到一只名唤法兰克的巨兔出现在唐尼眼前;催眠他做各式各样古怪的事情;直到自己房间里莫名其妙地出现飞机引擎残骸;直到一个美丽的转学生坐到他旁边……Donnie才知道,一切,都将不一样了。

  对一个1988年的高中生来说,时空旅行是什么东西?Fear & Love?线性体会到的情绪两极,Donnie越来越无法认同课堂上老师的说法,他大声向老师咆哮:你以为真那么简单能在“爱”和 “恐惧”间下定义决定自己的处境?他质问莅校倡导远离恐惧的心灵大师:你真的快乐吗?恐惧又是什么?后来,我们才知道,教导大家化解忧伤、远离恐惧的心灵大师,竟在暗夜里隐隐而泣……

  从天而降的飞机引擎残骸,是象征?是危机?还转机?那一夜起,所有人的命运都因而改变……而时空旅行,真能倒转时空回到过去?真能挑战未来?

  唐尼提出一连串大哉问,却无人能回答,连他的心理医师也只能温柔地抱抱他。

  全片充斥着美国80年代盛行的招牌符码,导演却不妥协地扬弃美国梦的乐观美好,改以忧伤的语调哀悼青春的消逝,附带超现实般的世纪末最后道德寓言--仿佛千禧世代的大卫·林奇,敏锐而诗意地在怀旧类型里注入新人类的观点。Michael Andrews沉重的配乐,搭上耳熟能详的老歌,为本片妆点出动人的小镇怀旧风情。不可不提的是男主角杰克·格林哈尔以惊人潜质把Donnie的脆弱无助与天真诠释得比许多拿影帝的叔叔伯伯还精彩!如果说他初挑大梁的《十月的天空》是关于理想少年的美国梦,那本片无疑是一曲Reality Bites的青春挽歌。

  《死亡幻觉》这个译名容易让人误解,好像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虚晃过去,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很多人又把它跟《穆赫兰道》比,复杂倒是复杂了,不过《穆赫兰道》未免过于故弄玄虚。虽然理查德·凯利非常崇拜大卫·林奇,而且说相形之下,他的《死亡幻觉》就跟《小鹿斑比》似的。

  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诗意。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一个高中生,16岁,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天灾人祸,世界如常。

  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Donnie说:“哦,对不起。”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呐。”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这种命定的相遇。

  片中有个老太太,101岁了,一头蓬乱的银发,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直到有一天,Donnie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德鲁·巴利摩尔演的教文学的女老师(她的Flower Production是本片的主要制片方),上课的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啊?Donnie说: “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我当场被这句台词击中,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为什么把故事放到80年代,导演说一是因为他那会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70年代不记事,90年代又信息爆炸,2000年人们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等待《骇客》第二集摧毁虚拟帝国。只有80年代的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因为乐队早就解散了,彼此骂娘。

  中国观众听人家80年代的怀旧歌曲,可能就跟法国人听《站台》里的《火车向着韶山跑》似的,知道是什么“功能”,但肯定泛不起乡愁。不过是真好听,尤其是片尾忧伤弥漫的《Mad World》,仿佛真的让观众和片中所有的生者一起,为失去的爱哭泣,为我们的罪忏悔。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 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 的特效造型。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The Evil Dead)。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人玩鬼》系列中有本“死亡之书”,记载了召唤邪魔的魔法,跟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大家都知道,在《基督》一片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

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导演本人声称他最喜欢的恐怖片就是《闪灵》,最喜欢的电影则是《2001太空漫游》),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迷离世界》(Harvey,詹姆斯·斯图尔特1952年主演的一部幻想喜剧片)致敬。但导演本人那会还没看过《Harvey》,他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本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彻底弄懂剧情,你必须到它的官方网站上找线索。当然,不较这个真也不影响对总体氛围和主题的把握,但只有看完整个官方网站,你才能真正搞清楚一切因果。这个策略有点像当年的《女巫布莱尔》,只不过它已经不仅停留在宣传造势的阶段上了。

  《死亡幻觉》的网站不仅内容和影片本身一样重要,而且其风格也和电影一样拽。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个片子就是因为它的官方网站被评为2001年最佳电影类网站。该网站有三个level,相当于一个简易解迷游戏。隐藏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死亡婆婆”写的那本书:《时空旅行奥义书》。其实翻起来就是几页的内容,且全部是关于剧情的解答——简单翻译如下:

  《时空旅行奥义书》(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

  前言

This intent of this short book is for it to be used as a simple and a direct guide in a time of great danger. I pray that this is merely a work of fiction.If it is not, then I pray for you, the reader of this book.If I am still alive when the events foretold in this pages occur, then I hope that you will find me before it is too late.——Roberta Ann Sparrow,October, 1944

  此书为天行无常时之简易指南;我希望它纯属虚构;否则我只好为你祈祷;如若书中预言之事在我有生之发生,请万务在为时太晚之前找到我。——1944年10月 罗伯塔·安·斯派罗

  第一章 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

  原发宇宙(Primary Universe)充满危机。战争,瘟疫,饥馑,自然灾害。人人难逃死亡。
  第四维时间相对稳定,但并非无法穿透。使其织体崩坏的意外很少发生。
  而一旦离线宇宙出现,其本身将极不稳定,只能维持几星期。
  如果离线宇宙坍塌,其在原发宇宙内的遗骸——黑洞将摧毁一切存在。

  第二章 圣物(Artifact)与活体(Living)

  当离线宇宙出现,时空涡流附近的人们将处于这个危险新世界的震中。
  离线宇宙发生的第一个征兆是“圣物”的出现。
  当“圣物”出现,“活体”将出于好奇将其收回。“圣物”通常为铁器,如来自古玛雅文明的箭镞,或中世纪欧洲的铁剑。
  被送回原发宇宙的“圣物”经常被视为宗教图腾,因为它们在地球上的出现完全违背因果逻辑。

  第三章 水(WATER)和铁(IRON)

  水和铁是时空旅行的关键元素。
  在离线宇宙中,水是用来构造时空之门的屏障元素。
  铁是构造圣物容器的传递元素。

  第四章 梦(DREAM)

  当“被控体”(Manipulated)从离线宇宙苏醒时,他们仍会被梦魇缠绕,但大多数不会记起先前的经历,那些保留些微记忆的人会为其在梦中的不良行为深感懊悔;
  “圣物”本身是它存在的唯一物理证据,其他一切均已在离线宇宙中灰飞烟灭。
  据远古神话记载,一个马雅战士被箭镞射中而跌落悬崖,但附近却没有军队,没有敌人。
  一个中世纪骑士被一柄尚未锻造的剑神秘刺穿。
  主说,一切皆有原因。

  第五章 活体接受者(Living Receiver)

  活体接受者是选中的向导,负责把圣物置于返回原发宇宙的位置。
  没人知道他是怎样或为什么被选中。
  他将被赋予第四次元的神力。强大的力量,念动,精神控制,召唤水与火的魔法。
  他将被噩梦纠缠,幻视,幻听。
  那些在他周围的人,称作“被控体”,将畏惧他,试图毁灭他。

  第六章 死控体(Manipulated Dead)

  死控体比活体接受者更加强大。如果一个人在离线宇宙内死去,他将通过第四次元通道(Fourth Dimensional Construct)与活体接受者接触。
  第四次元通道由水构成。
  死控体据此控制活体接受者。
  他会设置“引导陷阱”(Ensurance Trap)以保证活体接受者把圣物安全送还原发宇宙。
  如陷阱运作成功,活体接受者将别无选择,只能在黑洞坍塌之前使用他的四次元神力将圣物及时送还原发宇宙。

  第七章 活控体(Manipulated Living)

  活控体通常是活体接受者周围的朋友/邻人。
  不幸的是,出于返还圣物的任务要求,他们会经常表现出无理性的暴力倾向。
  在此条件下,他们会不惜一切免于自己在离线宇宙的湮没。

  简单的说,本片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原发宇宙中。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原发宇宙会偶尔偏离正常的时间轨道,走向注定毁灭的歧路——离线宇宙。离线宇宙出现的第一个信号是“圣物”的降临。为免于整个世界的覆灭,某个被“神之手”选中的“活体接受者”必须在离线宇宙的大限到来之前,将“圣物”送还原发宇宙。他周围的“被控体”将竭尽所能诱使他完成这一天降大任——“神圣调停”。在这之后,离线宇宙将准时关闭,原发宇宙则返回“歧路”的起点,继续沿原有方向运行。而包括“活体接受者”在内的一切“被控体”,都将不复记忆。心中只留些许残片,仿佛大梦刚觉。

  本片故事(除最后一段之外)均发生在离线宇宙之内,一切事件都沿着宿命的轨迹引向唯一的结局:Donnie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圣物”为喷气发动机,“活体接受者”是主人公Donnie Darko,“被控体”是其余所有人物(即时空涡流产生地Middlesex的小镇居民。其中弗兰克和女主角Gretchen均是“死控体”,但只有弗兰克使用了异次元通道与Donnie沟通;他们在离线世界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设置“引导陷阱”,保证Donnie在可接受的心理范围内到达命运终点)。
  离线宇宙的大限是:28天6小42分12秒。那一刻到来之时,也就是黑洞吞噬一切的世界末日。




颦儿 2007-09-12 20:15



引用

片名:Year of the Dog
又名:狗年

导演:麦克·怀特Mike White
编剧:麦克·怀特Mike White.....(written by)
演员:莫莉·香侬Molly Shannon.....Peggy
布兰达·佳拉Brenda Canela.....Brenda
劳拉·邓恩Laura Dern.....Bret
雷吉娜·金Regina King.....Layla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97分钟
上映日期:2007年4月
国家/地区:美国
拍摄日期:2006年6月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DTS
SDDS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suggestive references.
官方网站:http://yearofthedogmovie.com/
级别:USA:PG-13
imdb链接:tt0756729



不能只是倾听

引用


    曾为《橘子郡男孩》、《麦田捕手的女孩》以及《摇滚学校》编剧的Mike White选择在中国的猪年拍他的导演处女作《狗年》,邀请了与他继《Cracking Up》短命合作过的喜剧女演员Molly Shannon献出了可爱而略有些拘谨的银幕秀。

    影片是关于现代人心灵归宿和宠物依赖癖的老生长谈,曾经在片子的85分钟我先是以为Mike White打算偏激地给这些冷漠自私的我们一个板栗,然后一个转折,我又一度准备好给Mike White还一个恶俗happy ending的冷眼。所幸Mike White并没有大的野心,使得影片的励志情绪中规中矩。在南加洲的温暖阳光中善良的女主角拒绝了声称爱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所安排的幸福生活,选择加入偏激派动物保护组织。最终我们这帮喜欢拍砖的人竟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

    非常喜欢影片的卡通色彩味十足的海报,与片子有些古怪和固执的神经感觉倒也匹配。恐怕这是第一部因为海报而被我选择观看的电影呢。要知道在时间宝贵的周末,选择影片变得慎之又慎,导演和编剧,评论和主演都有可能成为第一考虑因素,但是海报绝对是很难成为理由的吧。

    值得一提的是,Laura Dern是一位极具特点的女演员,在片中表现十分抢眼,比Molly Shannon更出色嘀带来了影片的讽刺意味。




影片相关
引用


相关评论:

  Molly Shannon农饰演的那个对狗迷恋依赖的女子似乎是她近期来最“正常”的一个角色,在她身边的,则是一群虎视眈眈企图抢境的配角,良性的竞争使得影片在表演上没有一丝瑕疵。

  ——《首映》

  影片结合了明亮的幽默与晦涩的洞察力,Mike White轻而易举地就用优雅的故事线索将古怪的低俗滑稽表演掩盖过去了。

  ——《世界电影日记》

  每一个曾经失去自己心爱的宠物狗的人,都能感受得到女主人公Peggy的痛苦,并能理解随后发生在她身上的改变。

  ——《纽约时报》

  影片中的每一个配角都非常出色,制造了大量的笑声,然而Molly Shannon的适应不良使得一切都大打折扣。

  ——comingsoon网站



颦儿 2007-09-12 20:15



引用

片名:Dead poets society
又名:春风化雨/死亡诗社
导演:彼德·威尔Peter Weir
主演: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
上映年度:1989
语言:英语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imdb链接:tt0097165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世界的屋顶

引用


I went to the woods
  我步入丛林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I wanted to live deep
  我希望活得深刻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and not when I had come to die,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惠特曼【美】

    Peter Weir用惠特曼的这首诗作为开篇之辞揭开了死亡诗社有些沉重的画面和音乐。

    很多年前就被灌输过这部影史经典的印象,特别是那个非常美国的结尾: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的站到课桌上,向基丁老师道别,也是向校方抗议,他们说道:“OH, CAPTAIN, MY CAPTAIN.” 未见其面先闻其声,在自己终已远离国家教育体制荼毒的3年之后见到了真身,看到了年轻时候好莱坞国宝级的喜剧演员Robin Williams所奉献的John Keating这个著名教师形象,还有尚从童星生涯走出的面容稚气的Ethen Hawk。

    而我却对朋友说,我不推荐看此片,原因只有一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世界的屋顶。传道,宏扬,说服,选择,鼓动……这不是一个老师自封CAPTAIN头衔便可以做的。生活有意义,活得深刻,没错,每个人都会萌动一种情绪,渴望诗意和激情,但生活最终还会归于平淡,无论是在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教书的John Keating,还是那些曾经在死亡诗社的岩洞里欢笑呤诗的男孩们。

    最后,请每一位教师切不可把自己未竟的个人梦想强加那些带着空白笑容的稚嫩脸孔上。你可能是一扇窗,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短暂的灵感,但绝对不会是每一个学生的CAPTAIN。

    拍砖归拍砖,美妙的台词却还是应该收藏的呢。另外关于影片中那段诡异的喉唱音乐,网上找不到相关资料。89年,喉唱就已经被配乐师们关注了?感叹。




影片相关
引用


【经典台词】

    o me, o life,
  of the questions,
  of these recurring,
  of the endless trains,
  of the faithless,
  of cities filled with the foolish,
  what good aimd these.
  o me, o life?
   
    呵! 自我, 呵! 生命!
  这些问题总在不停出现.
  毫无信仰的人群,
  川流不息,
  城市充斥着愚昧,
  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
  呵! 自我, 呵! 生命?

 
  Answer: That you are here.
  That life exists, and identity.
  That the powerful plays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That the powerful plays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答案:
  你在这里,
  因为生命和个体存在,
  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
  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
  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我们读诗写诗
  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而人类充满了热情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
  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但是诗,美,浪漫,爱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To quote from Whitman...
  引用惠特曼的诗
  
  “O me, O life of the questions
  of these recurring...
  “啊!我!”
  “这个问题不断重演的生命”
  
  of the endless trains
  of the faithless...
  “在戴运无信者的绵延车厢中”
  
  of cities filled with the foolish.
  “在充满愚人的城市之中”
  
  What good amid these
  “身处其中的意义为何?”
  
  O me, O life?”
  “啊!我!啊!生命!”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something,
  you have to look at it in another way.
  当你认为你知道某件事时
  必须再以不同角度看它
  
  Even though it may seem silly
  or wrong, you must try!
  即使那看来似乎愚笨或错误
  你们都必须试试
  
  Now, when you read, don't just consider
  what the author thinks...
  当你阅读时
  别只想到作者的见解
  
  consider what you think.
  想想你的见解
  
  Boys, you must strive to find
  your own voice.
  孩子们,你们必须…
  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
  
  Because the longer you wait to begin,
  the less likely you are
  to find it at all.
  因为你等候起步的时间愈长
  便愈不可能找到它
  
  Thoreau said,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Don't be resigned to that.
  Break out!
  别听任此事发生
  要突破!
  
  Don't just walk off the edge
  like lemmings. Look around you.
  别像旅鼠般盲目由崖边跳下
  环顾四周



颦儿 2007-09-12 20:16



引用

    片名:《Nuovo cinema Paradiso》 (《天堂电影院》)
  片长:122分钟
  年代:1988年
  导演:Giuseppe Tornatore (吉赛贝•托纳多雷)
  主演: Antonella Attili / Enzo Cannavale / Isa Danieli
    官方网站: http://www.douban.com
    语言: 意大利语 / 英语
    imdb链接: tt0095765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获奖情况:第四十二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1989)
  第六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90)
  第四十七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1990)
  第二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1989)
  第二届欧洲电影奖评审委员特别奖(1989)
  第四十四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1991)
  第四十四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1991)
  第四十四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著剧本(1991)
  第四十四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1991)
  第四十四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1991 )



电影天堂,久经不变


引用


    以上便是这部堪称博物馆国宝级影片的辉煌记录,托纳多雷的三部曲中偶最早听说的这部《天堂电影院》却是到最近才看。

    从 “真实之口”的浮雕喷吐而出的影像,集体体验的电影历史和记忆,瞎眼的老艾佛特导演的多多的一生。

  没有流下偶估计的眼泪,这让偶多多少少有些失望。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说偶还不熟悉意大利那段历史,而且对电影的了解也是很菜,电影尹始便一直期盼着的那个关于吻的镜头的胶卷,其中那么多的电影黄金时代的名片,偶只能认出一小部分,《卡萨布兰卡》、《关山飞渡》、黛伯拉寇尔、鲍嘉、海华丝……

    看着颇有灵气的小多多,手举着小铃铛拒绝所谓猥亵镜头的神父,电影院中时光流逝中的众生群像,不禁由衷的微笑。

    一直偏爱西西里岛美丽的乡村群像的托纳多雷如此说道:“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一种联系。”

    在导演版中出现的那个关于爱情的最后相见的情节,曾经让偶有些懊恼老艾佛特的自作主张,就算多多不能成为著名导演,只能在小镇上放一辈子电影,但他不应该选择自己的人生吗?是平平凡凡相守终老?还是繁华郁郁一生?偶也有过那样的悲剧情结,相信残缺和遗憾的恒永,并一厢情愿去制造过这样的错失,但现在偶已经明白,没有什么比明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更为重要。

    影片中天堂电影院的坍塌,电影似乎终结了自己的时代,托纳多雷好像没有留给大家希望。这让我想起之前在《云上的日子》评介中所提到的那个Wenders和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电影童话。在82年戛纳Martinez宾馆的666号房间中这届戛纳电影节上的所有导演,其中包括了Werner Herzog(赫尔佐格),Rainer Fassbinder(法西宾德),Steven Spielberg(斯皮尔伯格),Jean-Luc Godard(自以为是的戈达尔),Antonioni(安东尼奥尼)——他们被邀请到去完成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10分钟自由陈述自己对于“The future of CINEMA”的看法,由此Wenders完成了一部名为“Chambre 666”(666号房间)的纪录片。有些好奇,若是托纳多雷也在邀请之列,他会说些什么呢?



颦儿 2007-09-12 20:17



引用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USA) (complete title)
中文片名:骷髅新娘
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
    麦克·约翰森Mike Johnson
编剧:约翰·奥古斯特John August .....screenplay
    Pamela PettferPamela Pettler .....screenplay
    Caroline Thompson
演员: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Victor Van Dort (voice)
影片类型:爱情 / 动画 / 奇幻 / 家庭 / 歌舞 / 喜剧
片长:76 min
国家/地区:美国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评级:Rated PG for some scary imagess and action, and brief mild language.
级别: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Canada:G   UK:PG   USA:PG   Norway:7   Canada:PG   Brazil:Livre   Hong Kong:IIA   Mexico:A   Switzerland:7   Philippines:G   Malaysia:U   Finland:K-7   Netherlands:MG6   Ireland:PG   Czech Republic:12   Taiwan:PG-12
制作成本:$40,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4年1月30日 -




曾经一同长眠于地下的渴望, 开始了没有预兆的复活

引用


我亲爱的骷髅新娘
拥有细长胳膊的身体
氤氲着妖异的魅惑
在那残破的婚纱下
隐约可见你可爱的骨头
曾经一同长眠于地下的渴望
开始了没有预兆的复活
……

这些天看了几部Tim Burton的片子:

《Corpse Bride》、《Big Fish》、《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Tim Burton的黑色特质使他在好莱坞权势榜上的导演群中显得十分怪异可爱。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Burton的作品,不知道是《蝙蝠侠》还是《火星人玩转地球》,那个时候偶还不能接受Burton的怪诞,片子都没有看完,真正喜欢上Tim Burton和Johnny Depp这对活宝还是在看过《断头谷》之后,与偶之前看过的所有东东都不一样,那种震动简直无以言表。Depp的神经质和阴郁表情让偶欲罢不能,成为偶唯一喜欢了这么多年的演员(无论他演哪种角色,就算是异装癖也不能让偶对他说不)。

    Burton说,其实早在刚出道时,他就制作过一部另类短片《文森特》,讲述了一个孤独地活在童年梦想中的男孩文森特,幻想自己有一个被活活埋葬的新娘,并为此不惜在花园中掘地三尺……波顿一直对这个梦想念念不忘,并在若干年之后将其变成了《Corpse Bride》。

    众多评论都说对于没有看过93年Burton首部动画长片《圣诞夜惊魂》的影迷来讲,本片还是不错的选择。(555~~~~~,郁闷,偶找不到那部为众多人念念不忘的《圣诞夜惊魂》)

    因为上面这句“曾经一同长眠于地下的渴望 / 开始了没有预兆的复活”偶还是充满了想看这部Burton标记的动画的渴望.

    众口一致的表明这次Burton 是赋予了大家一个木偶版的Johnny Depp,一个沉默、自闭、神经兮兮、小心细致的在纸上画蝴蝶的人类青年。在描述他和Victoria的爱情的时候,有人这么心存爱怜的道:“他不仅苍白可爱,还很纤细。在接触到音乐的自然流动时,他成为一个艺术家,并且打动了没落贵族待嫁的女儿。这个袅娜的女子在婚礼前迅速地赐予自己一个爱情的理由—— 音乐里的默契、和谐。”

    故事源自一个悲惨的传说:在十九世纪的东欧,反犹太活动日益猖獗,为了阻止犹太人口的增长,他们埋伏在教堂附近,绑架并杀害那些赶来结婚的犹太新娘。按照犹太人传统,女性去世必须和衣而葬,于是这些可怜的新娘,披着她们溅血的婚纱,就这样长眠在了地下,延续着几个世纪的孤独......

    片中被谋杀的新娘,身披婚纱,生活在地下,躺在棺木中等待着一个真心的丈夫

    偶然一天,那个苍白瘦弱的男人用一个玩笑点燃了希望

    偶以为这故事会延续Tim Burton所擅长的哥特风格,古怪、浪漫而悲伤,有些惊喜,比如人物奇特的造型,也有些失望,比如男主角的黯然失色。

      对几个情节记忆蛮深:

    在地下亡灵世界的庆祝歌舞过后,Victor想要逃走,一个亡灵对说:你男朋友有些奇怪。骷髅新娘那执著的大眼睛一边在寻找,一边平静回答:他不是我男朋友,他是我老公。(Helena的声音很有感觉,是这部片子中最令人感动的声音,Depp的声音不出彩,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配音缺乏经验的缘故)

    找到想要逃跑的Victor之后,在望台边骷髅新娘有些讨好的想打破两人的尴尬:“风景多美,它令人窒息。”然后又转身自嘲道:“哦,我还怕窒息吗?”

    骷髅新娘送给Victor他死去的那只名叫Scripps的狗作为结婚礼物。(看着Victor惊喜的和Scripps玩耍,骷髅新娘笑着在旁陪伴,看到这里,偶倒觉得骷髅新娘才是最能理解Victor的人)

    久久等待不见Victor回来的骷髅新娘坚信Victor是在和父母谈判,来到窗户边却看到Victor和Victoria亲昵场面,她瞪着两人,不择手段的抢过Victor,用怨恨嫉妒的声音低吼那句带他们回到地下世界的咒语:跳过苏格兰。

    回到地下之后,骷髅新娘斥责Victor的背叛:“你有了别的女人!”却招来这样的回答:“你不明白吗?你才是别的女人!”

    伤心的骷髅新娘回到自己的卧室,住在她眼球后面的丑陋小虫安慰她唱道:“脉搏、心跳都是表面肤浅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活着只是暂时。”

    骷髅新娘有些绝望,她对着蜡烛慢慢躺回棺木,唱道:“蜡烛的火苗也不会使我疼痛,冷热没有感觉,刀扎我的感觉也是一样,我感觉的痛苦一点也不真实,我甚至无泪可流;我能感觉伤心,却不觉心脏跳动,我能感觉那里的痛,却努力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我知道自己已死了但为何我还有泪可流。”唱罢,她流下了宛如珍珠纯洁的泪水。是啊,Burton的影像中五彩绚烂的地下狂欢相对虚伪冰冷的黑白活人世界,你会怎么抉择呢?

  由于剧本本身的情节设置,Victor被塑造成张无忌似的优柔寡断,让本片成为骷髅新娘的独角戏。





影片相关



引用


  《骷髅新娘》虽然大体上遵循了“停格动画”的制作程序,但在后期制作中则大量采用了电脑动画的技术和其他程序,来帮助实现比单纯的“停格动画”更为细腻传神的动作与场景。以往的“停格动画”多是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不论制作队伍多么庞大,总是与陶土、布偶这两样经典的材料打交道,固然比较亲切,但这两样材料也限制了更为丰富的细节表现。《骷髅新娘》则采用了不锈钢做为角色的骨架,用硅胶做组织和皮肤。其中钢制的部件制作又如瑞士钟表一般精细,而硅胶也具有比陶土更细致的可塑性,这一切都极大的改善了“停格动画”本身在流畅性上的欠缺,尤其是人物的质感与表情的微妙性方面,《骷髅新娘》已经让人很难相信是以 “停格动画”的方式拍出来的,反而具有了电脑动画那样的精细。但是,技术的提升又没有让本片渗透出一丝一毫纯数字式的冰冷。以佳能SLR数码相机制作的停格画面,既在精细性与可塑性上有所创新,当以15张/秒的速度连贯起来时,又保留了“停格动画”那种粗糙的乐趣。所有角色的行动,仍然可以看出一顿一顿的痕迹,让人不禁想起童年曾看过的木偶戏,怪亲切的。

    提姆波顿制作的动画片《圣诞夜惊魂》,即使在今天看来,该片也是如此地不拘一格;在电脑动画已经开始侵占动画领域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圣诞夜惊魂》片使用的,却是最“古老”的“停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技术,是采用该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中第一部在全世界发行的。事隔十多年,《骷髅新娘》又杀了个“回马枪”,足见提姆波顿特立独行的风格。不锈钢与硅胶的使用,还使得本片能设计出比《圣诞夜惊魂》更为夸张的造型来。相对于《圣诞夜惊魂》还有突破的,是摄影。一些恰到好处的俯拍和旋转镜头,增添了影片的大气,镜头运用比以往“停格动画”都要灵活,角色们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像处于“电影”的空间而不是缩微模型当中。



颦儿 2007-09-12 20:17



引用

Al di là delle nuvole

又名: Beyond the Clouds / 云上的日子
导演: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Wim Wenders
主演: John Malkovich / Irène Jacob / Sophie Marceau / Vincent Perez / Jean Reno
上映年度: 1995年09月03日
语言: 英语 / 法语 意大利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意大利
imdb链接: tt0114086




是选择爱情,还是信仰?



引用


    她说,有时候,话语会变成你的一部分,就像海,你最后会听不到他的声音,因为已成为你不断听到的话语。

    他说,有时候,驱使我们前行的是生命的过去和未来,但我们每每停留在现在,然后骗自己以为是与世界同步。

    他问,是选择爱情,还是信仰?

    她说,有时候我们放弃了一点欲望,能得到更广阔的天地。

    以上对白出自《云上的日子》—— 95年Wim Wenders执行拍摄的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封镜之作,没有机会观赏这部大家所谓的闷片,却一直对《看电影》在该片在戛纳重映之时所作的专场报道记忆犹新,喜欢电影中的充满感性认识的哲学思辨对白,喜欢电影中四个互不相干的故事中提及的人生境遇。



    记得第一个故事中,男女主角都像完美的希腊雕塑般漂亮,三年前在这个旅馆一见钟情,在交谈中确定相爱,在沉默的渴望和傲慢的僵持中两人分开,三年后两人在同一个地方相遇,尽管却依然无法抵抗自己的内心,再次失去对方,永永远远。也许他们只愿意存在于彼此的柏拉图爱情中。

    “最近我在想我为什么会渴望听别人说话,没有人再愿意说话……”

    “好象流行用眼神。”

    “当我们被魔咒迷惑时,我们渴望象奴隶一样被别人支配,我现在就被你的沉默支配着”



    第二个故事是Sophie Marceau和John Malkovich(在片中所饰演的起旁白作用、至始至终贯穿全场的一个导演)出演的,尽管大家都明白表示不喜欢裸体的Sophie Marceau,因为裸体很多,而Sophie Marceau很少,问题在于Sophie Marceau好像并不在意这世界上的裸体再多一个,于是Sophie Marceau这个没有名字的角色也就差不多在片中一直裸露着身体,神经质的对我们的John Malkovich讲述她弑父的故事,一直强调12刀。影评人无聊的围绕这个可能Michelangelo Antonioni本来就没有设置意义的数字谈啊谈的,我实在没有兴趣。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婚外恋的,喜欢那个浪漫和巧妙的搭讪,充当第三者角色的红衣女子凑到一个男人的面前,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身体和灵魂的故事,然后两人一起离开,开始了三个人之间的折磨。故事的原话我没有办法重现,只能这样简单扼要了:

    “我有个很好的故事在寻找听众。”

  “我可以听吗?”

  “当然。可以开始了,是吗?一个外地人雇拥了四个山地人用马将他的货物运至山顶,外地人不停的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催促着人和马前进,在半山腰的时候,一直全速攀登的人和马都突然停了下来,任凭外地人怎么鞭打都没有反应,就好像时间停滞了。就在僵持中,人和马又突然活动起来。”

  “咦?”

  “山地人解释说,刚才他们因为走的太快,失去了灵魂,等到灵魂回来,他们才清醒过来。”

  “是这样。”

  “没错,因为走得太快而失去灵魂的人们。”



  第四个故事中一个对生充满乐趣的男孩子陪着一个对生充满厌倦的女孩去教堂祈祷,

  “我怕的是生存”女孩说,“怕无可避免的人生。”

  “你不懂得欣赏生存,你期待什么?”

  “没有期待。”

  “我们只有生命,它又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

  女孩觉得男孩在这个命题上肤浅无聊。她希望自己能象男人一样的刚强,尤其是在心灵上。

  男孩对女孩表态,说希望能与她恋爱,愿意尝试接近她,突然下起雨,女孩在湿滑的路上跌了一跤,起身后大笑不已。笑了好久。

  “要是我说我喜欢你怎么办?”

  “就像充满光亮的屋子里再点上一根蜡烛……”

    就这样,最终这个美丽的女孩拒绝了这个勇敢的小伙子,因为她明天就要去修道院了。

    就是这样四个嘎然而止的故事。


    电影临末的那段独白的表达很精确,有人辛苦摘录如下(我也借用一下喽):电影导演是一件很特别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映像符码,来表现新鲜的情感,我们不再生,在电影里,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暴露在众人目光、疑窦和嘲讽下,不能向任何人述说自己的遭遇,这些经验不会在剧本或电影,它们只是一种记忆,奇异的记忆,将完成的电影只印证其中部分,完整的记录要等到重新开始游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不断观察、提问和幻想,才可完成。而这已是下一部作品了。每一映像背后还有更忠于现实者,而在那映像之后又有另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至那最绝对、无人可见的,谜般的终极现实。

    另外在《看电影》中特别提到影片里的男女,大多穿着风衣,穿着风衣的男男女女就象一只只孤独的无处诉说的灵魂,交流显得如此迫切却又没有出口。还有那张照片,前景处,是这部电影第一个故事里出现的那个像阿波罗一样英俊的年轻人Kim Rossi-Stuart,他穿着风衣站在那里,半边的脸沉没在黑暗中,露在光线下的那只眼睛,光芒四射,冷冷的看着画面外的一个角落,而在他的身后,包裹在风衣中的Antonioni的左手垂在苍老的脸前,低着头,同样露在光线下的那一只眼睛,望着自己脚下不远的地方。





影片相关


引用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Antonioni会选择厌恶广角镜和变焦,手法和他截然不同的Wim Wenders作为他的电影语言的发言人,后来才知道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电影童话,凡是童话都是我的最爱:

    还是和戛纳有关,1982年,戛纳电影节,Wim Wenders第一次见到Michelangelo Antonioni,那个时候的Antonioni还没有失去健康与说话的能力。

  Wim Wenders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拍摄计划,他邀请了所有来到电影节上的导演,给他们一个房间,一架16毫米的摄象机,还有10分钟的胶片,请他们在这台承载过他们最初梦想的机器面前,在一个观察自己又被自己观察的见证者面前,陈述自己对于“The future of CINEMA”的看法。 CINEMA,如果我们现在翻开一本中英辞典,会看见它在英文中的含义包括了“电影”与“电影院”。而在1982年的5月,时代正在将“电影”慢慢从短暂的定义中剔除,Cinema在电影发明的最初几十年里将电影与电影院捆绑在一起,然而正如我们成长的最初将爱情与婚姻当成一回事一样,岁月的行进并不会容忍最初的美好。电影院不再是电影传播的唯一选择,电视与录映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垄断,再扩展一步来说,电影也不再是影象制作的唯一形式,人们可以开始在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上观看仅仅是几秒钟前从月球上传来的图象。

    Wim Wenders的纪录片计划邀请了这届戛纳电影节上的所有导演,其中包括了Werner Herzog(赫尔佐格),Rainer Fassbinder(法西宾德),Steven Spielberg(斯皮尔伯格),Jean-Luc Godard(自以为是的戈达尔),Antonioni(安东尼奥尼)。他们被邀请到戛纳Martinez宾馆的666号房间去完成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10分钟自由陈述,他们是一些普通人,是一些狂想者,是一些在未来即将到来的时候充满绝望与颤抖的试探的人。而当所有的导演在这个房间里完成了陈述之后,Wim Wenders把这部纪录片称做“Chambre 666”(666号房间)。

    在这些人中,Antonioni,他年届70,他的目光仍然如同以往的关注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然而,从1975年的《职业:新闻记者》到1982年的《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现代人精神迷惘与病态的主题似乎没有改变,却开始剥除了外部社会的外衣,回归到生命体验的层面。这个在内心富于力量的老人,面对着666号房间里那台16毫米摄象机的时候,是一个如何清晰而对未来充满平衡感的人。而Antonioni的谈话,也是Wim Wenders唯一没有剪辑的10分钟短片,甚至留下了Antonioni走向摄象机将其关闭的镜头。 Antonioni在那次谈话中说:“是的,电影正处在一个坠落的边缘,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视听习惯与期望,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是更加苍老的一代。我认为我们应该去学习,尝试着各种新的事物,新的技术,跟随上世界的发展。未来是不可想象的,我宁愿去工作,去尝试,而不是坐在这里思考或者谈论未来。”

    “让我感到激动的并不只是他的谈话”Wim Wenders说,“他说话的方式,他的动作,他在镜头前的走动,甚至是站立在窗边——这个男人和他的作品一样有型,而他的观点也和他的电影一样激进与现代。”

    两年之后,同样在戛纳,评委们将金棕榈大奖颁发给来自德国的Wim Wenders,获奖电影是那部冗长,沉闷,但是无比孤独的《Paris,Texas》。

    然后再过了10年,当Wim Wenders时隔12年再次遇到Antonioni并决定作为执行导演帮助其拍摄《云上的日子》的时候,他深深尊敬的这个意大利导演已经失去了发声的能力而只能依靠他的妻子Enrica来传达思想与意志。

    Wim Wenders,他已经50岁了,站在Antonioni的面前他会想到什么?他们都是对事物的变化如此敏感的人,在悲观——这个大而化之的形容词之上,他们不会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手法与路线,其实殊途同归。

  1994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四,《云上的日子》经过Wim Wenders与Antonioni几个月的讨论与修改,进入了拍摄的阶段。年过80的Antonioni,他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出现了什么?在他早已知道生命将如飞而去的年月里,在他已经开始体会转眼便成虚空的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云上的日子》中转瞬即逝的感受,又一次象烟雨一样重新笼罩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如同John Malkovich一样在流沙轻涌的海边静静关注着生命中出现的情欲与现实,波折与深埋,触碰的灼痛与孤独似远似近。这个时候,哲学是不是仍然在起着作用?可能已经成了老人乐意付之一笑的遥远的手稿,笔迹犹在,却无法遮掩生命历程中最有光亮的体验,无法阻挡年少的激情沉淀多年以后苍老的一声叹息。

  Antonioni坐在拍摄现场的靠椅上,他仍然有耐心向每一个人用手势和妻子的翻译去传递自己的信息,所有的人围在他的身边,聆听着这个老人生命的河流奔波到最后时刻的静静流淌。

    在《云上的日子》里,Wim Wenders负责将老人提供的四个段落发展成连贯的叙事,或许这个时候,Wim Wenders甚至比老人自己更清楚,这是一部象谜一般难解的电影,虽然Wim Wenders已经让叙事尽量在私人与公众话语之间达到了平衡,可那些如同诗一样轻盈的情节,仿佛从未相遇过的情侣,惟有在生命的累积达到了厚度与广度的统一时,才会显出比蜻蜓的翼翅更加薄透的感受。

    此时的Antonioni,不再是12年前依然自信的掌握着事物变化脉搏的那个人,不再是那个依然会对未来充满激动与挑战感的人,在现在的Antonioni来说,时间就是那么长了,依然躺在那里,一些东西被刻上石碑,不会有后世的纷扰,不会有那些风雨,那些拥吻着的人,那些驻足不前流连往返的人。

    但是我们还是感谢这两位大师绝无仅有的童话般的合作给我们留下的美纶美幻的意象。有电影看,这世界还是美好的,是不是?



颦儿 2007-09-19 21:57



引用

原名: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
英译名:The Choir Boys
中译名:《放牛班的春天》
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热拉尔·朱诺(Gerard Jugnot)
   雅克·佩兰 (Jacques Perrin)
   戴迪亚·费拉蒙(Didier Flamand)
类型:剧情/音乐
首映:2004年3月17日
美国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Miramax
法国发行:嘉拉蒂影业公司 Galatée Films
官方网站:http://www.leschoristes-lefilm.com/
美国上映:04年3月17日(艺术院线)
片长:96 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德国 瑞士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imdb链接: tt0372824
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language/sexual references and violence.
级别: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M   Iceland:16   USA:PG-13   UK:12A   Germany:6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10   Finland:K-7   Netherlands:MG6
制作成本:5,500,000 (estimated)



Pierre Morhange自白:我不是天使

引用


墓园。春雨绵绵,绿意葱茏,碑林冰凉,一袭风衣的我沿着远山含翠的小径走着,法国的初春景色总是这样让人心驰神往。母亲终生未嫁,生前从未提及我的生父。鲜花下面母亲的忧郁面容一如既往的平静温婉。

  可是母亲,您一定还记得当时你刚从石池学校把我接出,当时我不愿和别人交谈,是个阴郁的小妖精。从您第一次指着您的机械工程师男友说,他以后就会是我的父亲,一直到您老得只能躺在藤条睡椅向我絮语,抱歉不能给我一个父亲,我一直没有跟您说,我心里早就有了父亲。

  母亲您可还记得1949年的石池学校里那个叫Mathieu的光头矮胖子?您终此一生,阅人无数,却错过了这样一个真正喜欢过您的人。我也是,我当时不也朝他脸上泼过黑墨汁么?

  您不相信?不然,您看看,这就是他当年在石池的日记本。Pepinot比我们都执著,在漫天飞舞的纸飞机中他跟着Mathieu离开,那天夏日阳光明媚,如他所愿,竟然真的正是星期六。我终已忘记了纸飞机的折叠法, 甚至于Mathieu这个名字。时隔50年,我看着Pepinot的眼睛,仍然能看到我所缺少的那种被注视和爱护的光芒。没错,那便是父亲的目光。我不是被上帝眷顾过的孩子,只是因为父亲曾轻拂过我的头顶。





影片相关
引用


“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
——摘自法国本土一篇评论

电影相关:

  制片人雅克·佩兰

  出生于1941年7月13日,1957年从影,之后成为欧洲著名的男演员。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员。1975年,他制作的《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胜利欢歌》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猴族》。在1994年到2001年,雅克-贝汉以“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玛拉雅》震惊世界影坛.

  雅克·佩兰的儿子Maxence也是首度参与电影演出,他在片中扮演主角好友Pepinot 的童年。


  导演克里斯 -巴哈蒂

  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并非从电影行业出身,他其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古典吉他手。本片为其导演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具有正统音乐教育背景的他,自从著名的巴黎师范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在多个国际性大型吉他比赛中胜出。1991年他加入本片监制雅克·佩兰创立的电影公司Galatee Films,并为该公司制作的多部电影包括《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及《鸟的迁徙》等担任监制一职。2002年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自编自导了处女作短片《The Tombs》。

  本片创作灵感来源于关夜莺的笼子Cage aux rossignols, La (1945),是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7、8岁时看过的一部音乐电影。

  主演热拉尔-朱诺

  法国影坛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其“荣誉骑士”称号。曾三度竞逐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西泽电影颁奖礼,是法国影坛有数的演技派男星之一,曾主演过《Marthe》等电影。

  影片中桀骜不驯的小男高音———Jean-Baptiste Maunier

  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一开始便不想单单起用一个儿童演员,他希望找一位真正的歌手演绎主角Pierre Morhange。虽然他知道这个人选并不易找,但仍一直努力搜寻。在2003年3 月,他与制片人游遍全国,终于在位于里昂斯的圣马克学校儿童合唱团中发现了拥有悦耳声线及样貌讨好的十二岁男孩Jean-Baptiste Maunier,他拥有清新明亮的天籁嗓音,试镜时即一鸣惊人,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便立刻锁定他是饰演主角的最佳人选。



精彩对白:

[Arriving at the school, Mathieu sees a small boy waiting by the gate]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马修:你在干什么?

Pépinot enfant: I'm waiting for Saturday. My father is coming to collect me.

小孩:我正在等着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Clément Mathieu: But it's not Saturday today.

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



Chabert: Action. Reaction.

夏伯特:动作,反应。



Clément Mathieu: You see evil everywhere.

马修:你看见罪恶无处不在。

Chabert: Here? Yes.

夏伯特:这里?是的。



[Chabert is dragging a boy off for punishment] (夏伯特正托着一个孩子即将惩罚他)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马修:你在干什么?

Chabert: He stole my watch. From my room.

夏伯特:他偷了我的手表。从我的房间。

Clément Mathieu: Where are you taking him?

马修:你要把他带到哪里去?

Chabert: Dungeon.

夏伯特:地牢。

Clément Mathieu: Wait!

马修:等等!

Chabert: Why?

夏伯特:为什么?

[Chabert and the boy disappear into the school] (夏伯特和男孩消失在学校)

Clément Mathieu: He's my only baritone.

马修:他是我的唯一的男中音。



穿帮镜头:

·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拉辛和他的家人离去,他走进汽车的时候,可以在车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员的倒影。




电影音乐
引用



    电影音乐家Bruno Coulais

  本片音乐由法国电影、电影音乐家Bruno Coulais担纲,Coulais曾先后以“天-地-人”三部曲入围凯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正如为本片配乐的Bruno Coulais所言,音乐是本片的主题,所以导演克里斯托弗o巴哈提亚早在2002年9月电影开拍前9个月,就开始与Coulais制作本片的音乐部份,巴哈提亚希望尽量避免出现一般儿童合唱团的感觉,唱着圣诞颂歌似的传统歌曲,他要求音乐充满强劲的感觉,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创,最终他们二人为电影合力创作了多首歌曲。

  巴哈提亚接受访问时说:“由于我们在故事中所听到的音乐是来自音乐老师Clement Mathieu这个角色,所以我们根据角色的演化在音乐的类型上作出相应改变。拍摄这部电影就像制作一部音乐剧。”Coulais则表示担任本片合唱团指挥的Nicolas Porte给予很大支持,当然更重要是孩子们在音乐上的出色表现。经过大家努力尝试后,电影未开镜前歌唱部份已灌录完成,最终再加上悠扬悦耳的管弦乐衬托。




颦儿 2007-10-07 21:29


引用

中文名: 千年鹤
英文片名: Beyond the Years
导演: Kwon-taek Im(林权泽)
主演: Jae-hyeon Jo(赵宰贤) / Oh Jung Hae (吴贞海) / 柳承龙
上映年度: 2007年4月12日
语言: 朝鲜语
官方网站: www.beyondtheyears.com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又名: Across the Years / Chun-nyun-hack
imdb链接: tt1018101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106分钟
国家/地区:韩国
对白语言:韩语
色彩:彩色
级别:South Korea:12


歌者只能流浪,不能相守——《千年鹤》

引用


“就是天上的织女,还可以一年一次见到牛郎,却不知是什么阻挡了我的爱人
我宁愿早一点离开,早一点转世做一只飞燕
在你的屋檐下筑巢,在你的屋檐下玩耍,这样就可以天天与你相逢”

——Song Hwa《千年鹤》

春天来了,千年鹤也要飞起来……

林权泽再次出品他一生钟爱的板声影片,讲述朝鲜清唱艺人的悲欢离合。宣传口号打着林权泽第一部纯爱电影倒也让一向熟悉他的电影的观众大吃一惊。

本片名匠云集,摄影导演郑日成、美术导演周兵道,日韩New Age 钢琴家Yang Bang Eon (Kunihiko Ryo),并突破了一般的韩剧式爱情电影的小里小气终成经典,可喜可贺。

和《春香传》一样的大段大段的朝鲜传统板索里时常会让我的耳朵觉得折磨,但是适时而至的Yang Bang Eon的配乐和片中隐忍压抑的情感一下就击中了我,几十年多舛悲怆的人生故事赚足了我的泪水。欲看此片,建议备好纸巾。




影片相关
引用



·板索里是朝鲜传统的说唱艺术,名字是直接从“Pansori”音译过来的,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有点拗口,更多人选择将其叫做“朝鲜清唱”。这么叫的原因,可能是与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关,朝鲜清唱形式很简单,一人敲鼓一人歌唱,然而其歌唱的内容都是故事性很强的,因此也可以看成是朝鲜的歌剧。这种技艺发源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全州,大概在17世纪末期肃宗王朝时期在百姓之间广为流传。大概也由于板索里艺术很方便艺人表演的缘故,许多板索里艺人都成了四处表演的走动艺人。成名成师的固然生活安逸,然而众多不够出名的艺人只能终其一生颠沛流离,被人视为下贱的艺人,恰巧板索里歌唱的故事都很悲,大多关百姓生活艰苦的内容,因此许多板索里艺人都人如其歌,生活大多充满波折。

·早在1960年代末,板索里这种民间技艺就已被韩国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新千年,甚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板索里与艺人的地位都已今非昔比,然而韩国最多产的大导演林权泽还是热衷于讲述板索里的故事,他的第100部电影《千年鹤》同样是这一类型。

·1993年林权泽将Lee Cheon Joon的两部小说——《南岛之声》的续篇《西便制》和《乐之光》合在一起拍成电影《西便制》,时隔14年70岁的林权泽的第一百部电影《千年鹤》再次改编Lee Cheon Joon该系列的第三部小说《仙鹤洞男人》。这两部电影虽然主角都叫Song Hwa与Dong Ho,而且《西便制》与《千年鹤》的Song Hwa一角同由吴贞海担任,但《西便制》与《千年鹤》里面的两组板索里艺人团却没有任何关系,两片各为独立个体。

·好玩的是如果不细心看这两部电影,只读剧情简介的话,观众可能会误以为这两部片所讲的故事是完全一样的。两片的故事发展遵循板索里艺人柳奉收养松华与东浩,松华与东浩一起成长,东浩离家出走,松华失明,几年过后东浩寻姐这一线索。然而林权泽导演在这同一框架下却表达了不同的东西,这点可以直接从电影的片名看出。“西便制”这个片名观众可能又会觉得拗口,这个名字其实是板索里中的一种演唱类型,在朝鲜正主、顺主时期,也就是大约18世纪末19 世纪初,板索里行业出现了8位名家,各名家唱法不一,于是根据名家所居住的地段划分门派。东西便制的区分就以其发祥地的地形为主,譬如山岳对平原等等,东便制板索里节奏快也有力,声音雄厚高亢,而西便制则以缓慢的唱法与悲悯的情绪再加上唱腔的多变而著称,正如《西便制》英文名所说的那样“A SAD SONG”,因此也有人直接将这部电影的中文名翻译成《悲歌一曲》,相当直截了当。

·在海南郡的摄影本片高潮部分“七十大寿”的场景中,韩国著名的“板索里”高手宋顺燮、金一求、金荣子以及击鼓高手金清满4位民间艺术家一同参与表演,歌手李奎浩也亮了相,堪称经典段落。
·演员吴贞海曾出演过林权泽导演执导的影片《西便制》、《太白山脉》、《庆典》,加上这部《千年鹤》,吴贞海是唯一一位与林权泽导演合作4次电影的女演员。



颦儿 2007-10-07 21:34


引用

片名:Marquise
中文名: 路易十四的情妇/ 路易十四的情人/ 玛奇丝
导演: Véra Belmont
编剧: Marcel Beaulieu
主演: Sophie Marceau / Bernard Giraudeau / Lambert Wilson /Patrick Timsit
上映年度: 1997
语言: 法语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 瑞士
影片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20 min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级别:Argentina:13   Australia:M   Spain:13   Hong Kong:IIB
imdb链接: tt0119623


她演角色,我演我自己——《路易十四的情妇》

引用


“悲剧演员总是在第一幕出场,在第五幕死。
中间那几幕在做什么?
有谁会知道?
悲剧演员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她演角色,我演我自己。”

——Marquise

本片“路易十四的情妇”这个中文译名完全彰显了碟片商想利用苏菲·玛索的性感招牌的狼子野心。全片不干路易十四这个二号男配多少事。非常华丽的宫廷戏场面,扮演莫里哀,雷诺和拉辛的演员十分得体,是我坚持看完此片的动力。

维拉·贝蒙在结构上处理过于小心,拥有如此出色的演员卡司,赶不上好莱坞煸情功力,虎头蛇尾地断送了原本离经典几步之遥的此片。

作为欧洲首席性感女星,苏菲·玛索体验了一把野性的吉普塞艳舞女郎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倾国倾城的戏剧名伶的传奇,有些差强人意,仍值得一看。



颦儿 2007-10-07 21:38


引用


8 1/2
中文名: 八又二分之一
又名::Eight and a Half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Federico Fellini's 8 1/2 .....(USA)
Huit et demi .....(France)
Otto e mezzo .....(Italy) (alternative spelling)
导演: Federico Fellini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Marcello Mastroianni / Claudia Cardinale / Anouk Aimee
上映年度: 1963
语言: Italian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138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德语   意大利语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级别: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13   Norway:15   Sweden:15   UK:15   Finland:S   Peru:14   Chile:14   Norway:16   UK:A
拍摄日期:1962年5月9日 - 1962年10月14日
imdb链接: tt0056801


大师的梦境呓语

引用


“我想表达得其实很单纯,希望对每个观众都有启示,能埋葬我们心中的杂念,可是,我却觉得自己没那么勇敢。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一句话评论:

费里尼的工作,就是以《八部半》如陀螺般重复显现的自我解析为轴心,把这纠结成一团的神话整理好,并分门别类。

——伊塔洛·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八部半》这部影片像是画中有画或像是小说中有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有电影”的影片,属于具有双重结构的那类艺术作品,其展现方式在于反映自己。

——克里斯蒂安·麦茨 Christian Metz

《八部半》所表现的并不是毫无夸张的自传,而是个人的神话:一种揉合了幻想的生活。    

——大卫·波德维尔 David Bordwell


  《八部半》一直被视作是费里尼的创作转向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标志。此片自出世以来一直为其他导演进阶必修课,单从戛纳电影节三分钟纪录片里向费里尼影像风格致敬的大方向便可见一斑。半自传性的梦境,费里尼钟爱的马戏团,魔术师,黑白的漫画式布景,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白都深含寓意。在师级殿堂级别的作品,Sibyl也不敢再多言……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电影

  1963年,费里尼拍摄了震惊影坛的代表作——《八部半》。这部电影是费里尼的创作的一个新的转向。当然,这并不是说这部影片和费里尼之前的影片有极大的不同。恰恰相反,《八部半》是费里尼之前所有电影的集中,也是他之后所有电影的源头。它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危机和生活危机。这些危机便是费里尼的电影的动机。这一次动机并没有演变成一部电影,而是直接成为了影片本身。

  影片的题目的含义,一说是主人公吉多在拍摄他的第9部影片,却没有完成,一说是费里尼自己的影片的数目排列。这个片名显然并不标示着题材内涵或形象特征。因为影片的进展一度陷入困境,编剧之一的埃尼奥·弗拉伊阿诺曾建议将影片命名为《美丽的混乱》。

  费里尼在《八部半》里,闪回、幻想和梦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人物的内心状态直接地呈现在银幕上。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八部半》在剪辑上的时空跳跃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被人们称作“意识流”的风格。这部1963年拍摄的电影如今被广泛的模仿着,电影里的各种桥段和镜头至今都让人们津津乐道,它几乎成为了心理片的代名词。费里尼在接收采访时说:“在《八部半》里,人就像涉足在记忆、梦境、感情的迷宫里,在这迷宫里,忽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过去是怎样的人,未来要走向何处?换言之,人生只是一段没有感情、悠长但却不入眠的睡眠而已。”

关于导演

  费德里柯·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年出生在一个叫米尼的小镇。他在1973年曾拍摄了以对故乡的回忆为题材的《我记得》。费里尼小时候喜欢木偶和马戏,在他的许多电影中都能找到他对杂耍和马戏所表现出的迷恋,在他的回忆录里,关于他为什么从事电影事业时,他说:“如果你看到一只狗跑过去用嘴把半空中的球给衔住,然后骄傲地把球带回来,那狗既快乐又骄傲,因为它会一样特别、有人要看、而且又受赞赏的技艺。而该技巧可以为它换得人们的宠爱,以及高级的狗饼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特殊技艺,一项会赢得别人喝采的技艺。找得到的人算是运气好。我,则找到了电影导演这条路。”而领他进入电影界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重要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费里尼曾凭《浪荡儿》(1953)和《大路》(1954)两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而1960年的《甜蜜生活》在嘎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棕榈大奖。费里尼也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最多的导演,曾四度获得这个奖项(《大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我记得》)。

关于“新现实主义”

  费里尼同安东尼奥尼一样,是从“新现实主义”电影中走出来的电影导演,安德烈·巴赞把前者的道路称之为“伦理的新现实主义”,而后者则是“心理的新现实主义”。或者说“新现实主义”的创新和突破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文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这些作品的特性在于它们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目的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新现实主义”并不按照心理或戏剧性的要求修改现实,导演所要做的是在维护现实的含混的表象同时显现出导演所要赋予它的涵义。费里尼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不是从事先给定的意义出发,他的出发点在人与世界的关系,因而眼镜成为了费里尼最重要的道具之一。那些在费里尼的电影中出现的、被看作是超现实的景象,其意义并不在于它们象征着什么,它们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现象”改变了人和世界的关系。

花絮:

·影片的名字《八部半》对应的是费里尼导演的影片的总数,尽管这个数字并不精确,因为费里尼在这之前导演过八部长片,在加上四个导演合拍的集锦片《三艳嬉春》和六个导演合拍的《城中之爱》,本片准确地说是费里尼的第八又十二分之五部电影。

· 当时在费里尼的计划中,要拍摄的影片应该是《马斯托纳的旅行》,《八部半》中的人物吉多一直在拍摄却拍不出来的影片正是《马斯托纳的旅行》,《八部半》中出现的巨大而古怪的布景也是原来为《马》在摄影棚搭建的。但后来费里尼一直无法完成《马斯托纳的旅行》,最终制片人将这部影片的版权卖给了他人,费里尼也正式宣布放弃这部影片的拍摄。

·著名影星马切罗·马斯特罗亚尼扮演的角色在最早的故事大纲中是一个作家,但不久马斯特罗亚就在另一位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夜》中扮演了一个作家的角色。费里尼听说之后,说:“现在我该怎么办?我怎么能让马切罗再扮演一次作家呢?那样的话,他最终只会相信自己就是名作家,他会开始写小说的。”

·影片的结尾原来的设想是吉多在一辆火车的餐车上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女人,但在为影片拍摄预告片的时候,费里尼找来了200名演员,用7台摄影机拍摄他们游行的场面,于是这成为了影片后来的结尾。而原来的结尾被用到了费里尼1980年拍摄的影片《女人城》里。


精彩对白:

吉多:是的,幸福在于能够讲真话,而不会使任何人痛苦……祝大家胃口好。

吉多:有时我觉得一切都清楚,甚至以为影片已经拍摄完毕,也许因为这些是我自己的回忆,我自己的事。另一些时候恰恰相反,我一点把握也没有,一切变得乱七八糟,毫无头绪,就像我的生活一样,有什么意义呢?唉,不过,这些话你可别跟记者说。我只告诉你,不能对任何人讲。

克劳迪娅:我?不会的!别人对我讲的话,我从来不传。

吉多:这样吧,你设想一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像我这样……

克劳迪娅:呃?你四十岁?我以为……

吉多:不止四十?

克劳迪娅:不……因为你戴着眼镜……

吉多(摘下眼镜):这样呢?

克劳迪娅:三十九岁。

吉多:独身?可是,路易莎,你才三十七岁。你这种年纪独身怎么行呢?过一二十年独身生活……直到老年?

路易莎:这有什么难的?我现在不就是一个人吗?你给了我什么?我眼前能看见谁?再说,我还可以另起炉灶嘛。趁现在还不算太晚。找到合适的,就另起炉灶。

吉多:谁会愿意呢?另起炉灶……婚后十四年……

吉多:对,对……不错,不错……我明白了……易如反掌……是的,全部……好像……大家一起……我……你们……噢,上帝,怎么向你们解释呢?……谢谢,谢谢大家……只是需要……别抵制……别反对……易如反掌……一切良好……一切良好……只是……


颦儿 2007-10-24 19:52


引用

片名: 帝企鹅日记
更多中文片名:企鹅宝贝/南极的旅程/企鹅进行曲/小企鹅大长征/企鹅的三月
更多外文片名:
Marche de l'empereur, La
The Emperor's Journey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导演: Luc Jacquet
主演: Charles Berling (voice) / Romane Bohringer (voice) / Morgan Freeman (voice)
上映年度: 2005
语言: French
官方网站: http://wip.warnerbros.com/marchofthepenguins/
制片国家/地区: France
又名: March Of The Penguins / 帝王的旅程 / 小企鹅大长征
imdb链接: tt0428803
编剧: 吕克·雅克Luc Jacquet .....(story)
    吕克·雅克Luc Jacquet .....(earlier screenplay) &
    Jordan Roberts .....(US narration)
    Michel Fessler .....(earlier screenplay)
演员: 查尔斯·贝尔林Charles Berling .....Narrator (Manchot père) (French Version) (voice)
    罗曼娜·波琳热Romane Bohringer .....Narrator (Manchot mère) (French Version) (voice)
影片类型:纪录片 / 家庭
片长:85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级别:Argentina:Atp   Australia:G   Canada:G   UK:U   Finland:S   Denmark:A   France:U   Germany:o.Al.   Hong Kong:I   Ireland:G   Norway:7   Singapore:G   Sweden:7   USA:G   Brazil:Livre   Taiwan:GP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6   Czech Republic:U
制作成本:$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Original Score 2005 Warner Barham Music, LLC (US Version)


“如果两个舞者的芭蕾合拍,他们就会生活在一起”

引用



一句话评论:

In the harshest place on Earth, love finds a way

一部了不起的纪录片。

——《西北先驱》

没人性的人才会不喜欢这部《帝企鹅日记》。

——《纽约每日新闻》

    生命是一个艰难的约定,因为命运是如此脆弱而愈加艰难.因为一次舞蹈而坚守一个约定,与你的相遇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巧合.

   影片展现了几千年来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内部,帝企鹅的勇气,抗争,爱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由天性和南十字星座的引导,它们准确无误地向着自己的出生地前进。

  每年的三月,为了使刚出生的小企鹅不受气候突变所带来的危险,帝企鹅只有离开安逸的北部放弃海里的悠然生活,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踉踉跄跄、如婴儿学步一般地开始踏上长达几百公里、危险的旅程前往寒冷的南部,在那里产卵,孵卵,直到春回大地。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生命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生命也从来没有如此有尊严。

  而这一切只为了生命的延续。

  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动物,在从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个月的旅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帝企鹅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它们的天敌作斗争,对小企鹅倾注它们的爱,从而完成他们的生命延续之旅。

  只是生存的本能,比之人类复杂的情和爱,在两位法国旁白演员温柔的吟咏中,那些在暴风雪中颤抖着相互靠近取暖的小企鹅们深深打动了我。




影片相关
引用


有网友如此总结,这部电影适合以下几类人士观看:
  
  1.对人类情感深表怀疑的厌世哲学家们。
  2.Linux爱好者们。
  3.准备开始为人父母的情侣们。
  4.动物爱好者们。
  5.登山,滑雪以及其他冬季体育爱好者们。

“怎么拍出来的?”

  《帝企鹅日记》中,7000多只帝企鹅围成方阵,抵御漫天而来的暴风雪。《深蓝》中,群鲨围攻幼鲸,海面翻涌惊心动魄的蓝色泡沫。《鸟的飞翔》中,鸟群一次次以无比飘逸的姿态掠过雪山、荒原。《微观世界》中,两只通体透明的蜗牛做爱做的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海底印象》中,深海的夜行者在珊瑚礁丛间悠然飘行,发着鲜艳的光……这些镜头,常常让人忍不住要问同一个问题,“怎么拍出来的?”
  
  在这些令人窒息的镜头背后,是什么样的摄影机,什么样的摄影师,什么样的环境?其实,这些问题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极精彩的故事。
  
  BBC有一部纪录片《动物摄影机》,曾经介绍科学家们对于动物的观察和记录是如何上天入地——在雕身上安装唇膏大小的微型摄影机,可以从雕的视角拍摄它翱翔天际的镜头。内窥视镜头能够深入蜂巢,将蜜蜂们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热能摄像机通过侦测动物身体发出的热力,能在漆黑的环境中追踪拍摄大象、狮子等温血动物的行踪。安在高科技遥控模型内的摄像机能够深入狮群,拍摄凶猛动物的生死相搏或温情脉脉的亲子镜头。慢动作摄像机能够将动物的动作速度放慢1000倍,把1秒的动作拍成15分钟,记录下那些肉眼不可能观测的细节。潜水机器人可以潜入数千米的深海,拍摄海底奇观……
  
  对于纪录片摄影师来说,尝试这些新技术是充满乐趣的。《帝企鹅日记》中,为了拍摄新出生的小企鹅,摄影师杰罗姆·梅森设计了一种单脚滑行车,把摄影机绑在上面,能够在冰上绕着小企鹅滑行拍摄;为了拍摄企鹅在海底觅食,他们将摄影机绑在一根大柱子上探入冰下,然后随企鹅们一起潜到海底拍摄。雅克·贝汉在拍摄《鸟的迁徙》时更是大动干戈,为了跟踪鸟群拍摄,他们动用了五六种不同的飞行器,包括传统滑翔机、热气球、直升机、小三角翼飞机、载摄像机的遥控飞行器等。在这些飞行器的辅助下,摄影机跟着迁徙的鸟群,或者直接混入鸟群,一路从南极跟到北极,从大海跟到雪山,从冰川跟到沙漠,从世外桃源跟到沼泽地,拍下了许多无比震撼的空中飞行镜头。
  
  比《帝企鹅日记》、《鸟的迁徙》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微观世界》。这部以各色昆虫为主角的纪录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天·地·人”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其实雅克·贝汉只是制片人,真正的导演和摄影是一对法国生物学家夫妇,克劳德·努利德山和玛丽·佩瑞努,他们厌倦了学术圈的封闭和自以为是,转而以电影为媒介分享“在昆虫世界的发现与情感”。
  
  这部片子将克劳德夫妇家门口花园的那片小草地拍得好像一片龙蛇混杂的原始森林,蚂蚁像牛一样在一潭水边喝水,蜗牛缠绵来缠绵去地交配,两只甲虫抵角决斗如角斗士,野鸡攻击蚂蚁部落弄得尸横遍野,毛毛虫大军像火车车厢般节节前行,尤其一只蚊子的出世仿佛维纳斯在海的泡沫中诞生,即使今天好莱坞最先进的特效技术也达不到那种惊艳瑰丽的视觉效果。所以,你不需要到科幻小说里去寻找什么外星人或者异度空间,自家后院就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侏罗纪公园》。
  
  为了将这个微观世界搬上胶片,克劳德夫妇专门耗费了两年时间开发各种新的摄影技术与设备,比如在一个遥控飞机模型上装了轻如薄翼的摄像机,可以跟着蜻蜓一起飞;一套运动控制摄像系统,由计算机直接控制镜头的运动,能多角度拍摄高清晰的影像而不破坏镜头流畅的诗意。这种设备极其昂贵,当时只在好莱坞的一些科幻大片如《侏罗纪公园》中派上过用场。另外,他们对当时的摄影机做了大量改装,景深也做了修改,以达到超微距拍摄的效果。影片中多处应用了延时拍摄技术,达到慢速摄影的效果——毛毛虫在枝干上寸步挪动,雨滴爆炸的瞬间,食人草逐渐吞噬无助的猎物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
  
  与科学家不同,纪录片的导演和摄影师总是喜欢在动物和人类行为之间寻找可以类比之处,无论《微观世界》、《鸟的迁徙》、《深蓝》,还是《帝企鹅日记》,我们都可以从其中的动物身上反观自己,发现原来与它们的相似之处,远甚于我们的想象,从而生出更多的同情。摄影师们还喜欢在自己的纪录片中不动声色地渲染一些戏剧性的元素,像《帝企鹅日记》中那个痛失幼子的企鹅妈妈失心疯地抢别人的孩子,《鸟的迁徙》中折翅的小鸟在海滩上被一群螃蟹围攻,《微观世界》中屎壳郎推的粪球被阻,这些细节加上快速的剪辑,使生物纪录片变得非常有趣,比起当年迪斯尼利用北极旅鼠集体跳崖自杀的谣言吸引眼球的手法高明多了。
  
  搜索这些生物纪录片的拍摄花絮,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克劳德在一次采访中特别提到,拍摄《微观世界》的时候,他找了许多替身,有些昆虫真是天生的演员,比如那只飞离野草的瓢虫,它总是先打个旋之后才起飞,姿态也特别飘逸。
  
  相比之下,《帝企鹅日记》的摄影师可能要尴尬一些。
  
  “我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花一个多小时准备摄影器材,穿得像企鹅一样出门,背上是重达130多磅的家伙。一到帝企鹅营地,两个小家伙,我们管它们叫波比和莱克斯,就会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它们啄我们的衣服,在摄影机前面绕来绕去,发出很好听的声音,像唱歌一样。尽管周围还有其他人,但它们只是与我们亲近。有一天中午我们打了一个小盹,醒来发现它俩竟然也睡在我们身边。后来我们发现,原来它俩是因为没有‘爱人’,竟在我们身上用错了情!”

幕后制作:

  法国导演吕克·雅克一向热衷于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出道以来已经先后参加了十多部相关题材纪录影片的拍摄,并且赢得不少业内的赞誉。雅克最初涉足纪录片的动机来自于一条招聘广告:“寻求勇敢无畏的生物学家,可以胜任在世界的尽头工作14个月之久……”雅克学过生物学,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都比较了解,唯一的问题是他从未亲手用摄影机拍摄。在经过为期10天的35毫米摄影机的拍摄技巧培训后,雅克奔赴法国南极站的杜蒙·杜尔维尔科学中心,当时他刚满24岁。因为雅克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山区,3岁就学会了滑雪,对于极地的严寒气候,他早就习以为常,12年里他不停的穿梭于南极与内陆之间。

  在提到拍摄本片的初衷时他说,他希望在茫茫冰川雪原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真实而颇具感染力的故事。在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极地探险家到达南极之前,帝企鹅从未见过人类,虽然在1950年成立了科研站,但这群数量庞大的极地精灵仍让人感到极其陌生。雅克希望用帝企鹅们在严寒南极中的绝美影像和其种族与生俱来史诗般的命运,来向人类讲述一个足以打动世界的真切故事。

  帝企鹅是所有企鹅种群中体形最大的,其物种起源的历史超过五千万年,目前散布在南极大陆的周围,尤其在阿德利附近,在44个已知栖息地中共有40万只帝企鹅。帝企鹅的身高大约115公分左右,公企鹅的体形大于母企鹅(在冬季它们的体重会减轻一半),平均寿命将近20岁。帝企鹅虽然步行速度缓慢,但都是游泳健将,游泳速度可达5.4-9.6公里/小时,并且可以潜入海平面下1400英尺长达20分钟之久,除此之外还会用腹部在冰面滑行。企鹅是恒温动物,在丰厚的油脂和防水羽毛的保温下,它们能在南极严寒的气候中保持体温。帝企鹅最特别的群体习性就是为保持温度的高密度聚集,每平方米的密度最高可达8-10只,它们让背部暴露在寒风里,每隔一段时间,队列中间的企鹅会自觉替换外围的同伴,让同伴回到队列恢复体温。

  《帝企鹅日记》是第一部全面详尽描写帝企鹅群迁徙繁衍的纪录长片,全片拍摄耗时13个月,所有摄制人员都在南极安营扎寨,并且没有任何海空运送的可能,正由于摄制组的长期观测和坚持,很多珍贵镜头和极地奇遇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工作人员于2002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为了迎合企鹅活动的周期,摄制组在两个月内必须将所有搞定,其中包括1年的后勤补给,极地野营需要的所有装备器材,以及可以在零下40多度的超低温环境中正常运转的传统机械式摄影机。

  拍摄开始后,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每天5点半起床,经过1个半小时的准备后每人背上60多公斤重的装备向雪原进发,时常有冻伤和冻疮发生。他们必须抓住企鹅活动的最佳时机,还要适应在时速150公里的狂风中把稳摄影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幸运的遇到了一支庞大的帝企鹅群,企鹅数量竟多达1200只。摄制组小心翼翼的跟随着企鹅大军,超级16毫米胶片拍摄出极富视觉震撼的瑰丽画面,摄影师甚至随着企鹅在冰水中游泳,用镜头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美妙细节。

花絮:

·美国版中的旁白由摩根·弗里曼担任,他用1天就完成了任务。

·本片发行时成为史上总票房第二高的纪录片,第一名是《华氏911》。

·作为2006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本片当时7700万美元的总票房超过了5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中的任何一部(其中《断背山》当时总票房为7500万美元)。

精彩对白:

大人都有两面,白的一面是他们吃饱回来了,黑的一面是他们出去找吃的,我们是灰色的,所以总是挨饿。

秘密的团队力量,孤独已然被定罪。



颦儿 2007-10-24 19:57


引用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片名: 大河恋
又名: 一条奔腾而过的河流 / 一条流过岁月的河 / 大河之恋
编剧: Robert W. Lenski (Norman Maclean) / Richard Friedenberg
导演: 罗伯特 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主演: Tom Skerritt
    克莱格·谢佛Craig Sheffer .....Norman Maclean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Paul Maclean
上映年度: 1992
语言: English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链接: tt0105265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3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级别: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Canada:G   Chile:TE   Sweden:11   UK:PG   USA:PG   Canada:PG   Spain:T   Canada:A   Germany:6   Norway:10   South Korea:12   Finland:K-10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引用


      “记忆不是完全地浑沌,也不是赤裸裸的;
    为追求荣耀的云烟,才来到世上。
    我们自上帝的家园离开,虽然繁花春草不再,我们不再悲哀;
    在残花衰草中,努力栽种。
    原始的同情心不可丧失,受难时的平心静气不可失,以爱的信心看透死亡。
    感谢我们所写出的心灵!感谢心中的温柔、欢愉和畏惧!
    在我认为:最卑微的花开放时,也能使长年以泪洗面者省思。”

    大黑脚河,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在河面上跃动着,闪烁细碎的金光。飞蝇鱼线带着节律的抖动跳跃抛出,带出四溅的细碎水珠,轻拂额头,一片清凉。年轻的彼特眼睛和笑唇充溢着灿烂青春,尽管“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却永远成为大黑脚河的刻着字的石块们的私语。

    “在所有人中,只有他的生命始终是与大河、与蝇钓、与艺术、与上帝相依的,他沉默而快乐的抛下鱼线,仿佛间我们都听到它与空气摩擦的细微声音,然后鱼线落入水中,和金色的河水一起静静的摇曳。只有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一种源自那几乎从水声开始喧嚣的古老年代人们就开始追问人生意义之中,也行这就是所谓‘生之艺术’ ”

  有人看完此片如此感叹:人们自始至终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可穷其一生才得到一个平实的答案——爱别人,哪怕你并非真正了解他;好好生活,正因为生命即将舍我们而去。

  一部平静而优雅的拍得如诗如画的怀旧文艺片,改编自诺曼·麦克林的自传体小说。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的蒙大拿乡下。本片节奏舒缓,摄影讲究,飞蝇钓鱼的场面散发出神奇的视觉魅力。

    父亲用心教导儿子们体验上帝所造大自然的规律,小儿子保罗却摆脱所有自然的规律,像是一件艺术作品,昂立在大河之上。大儿子诺曼谨承父训,明确地知道:人生不是艺术,那一刻不会长久。父亲终于老了,回首在大黑脚河畔成长的岁月,写下他自己家族的故事──那些与他共同生活,他所爱,并且是应有所了解却不了解之人的故事,一条河贯穿所有的记忆,所有的人、事、物、景都淡入了心灵深处……

    河水依旧不息地流,可是人已不再。诺曼在迟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抛出了鱼线,大河流淌着生命的意义……




影片相关
引用


    《大河恋》是著名演员罗伯特·雷德福担扛导演拍摄于1992年的散文诗式的影片,根据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诺曼·麦考兰自传体小说改编。因为小说并不具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和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使得影片的改编非常困难。罗伯特·雷德福和编剧理察德·福来登伯格将影片的重点从情节引到对风景的描摹以及大河对生命的象征意义上,获得了成功,本片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的提名,并毫无意外地最后捧得最佳摄影奖。

花絮:
·威廉·赫特曾想演保罗·麦克兰(布拉德·皮特饰演)这个角色。他还曾跟诺曼·麦克兰一起在蒙大拿钓鱼。当赫特问麦克兰他钓的是否够好,是否能演绎他的弟弟时,麦克兰回答说:"老兄,你钓的不错,但是做我弟弟还差点。"

·片中的鲑鱼是在蒙大拿用池塘饲养的。出镜前,它们被放进一个装有大水槽的汽车,并给与特别的通风。事实上拍摄中并没有使用鱼钩,鱼儿们也没有出血:在蒙大拿人道组织的悉心监督下,每条鱼的下巴都被系上了一条细线。

·影片开拍前没有一个演员有过用flyfisher假蝇钓鱼(一种在钓钩上系羽毛和彩线,伪装成蝇虫,以诱鱼上钓的钓鱼法)的经验。

·Edie McClurg虽然扮演了Stephen Shellen的妈妈,但事实上Edie只比Stephen大六岁。

·罗伯特·雷德福一直对诺曼·麦克兰大献殷勤,最终才得到了其自传体小说的拍摄权。

精彩对白:

Rev. Maclean: you can love completely without completely understanding.

Rev. Maclean:你可以不完全了解一个人,但你仍能全心全意地去爱他/她。

Norman:"如今,那些年轻时我曾经爱过但不了解的人们大都已经死去,然而我仍然能触及到他们。"

Nothing perfect lasts forever,Except in our memories!

只有在记忆中才有永远美好的事物。

"站在我们面前的弟弟,仿佛不只是站在河岸上,而是凌空地面,超越一切,就象是一门艺术。而我明确的知道: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不可留住。"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那么一次,向著所爱的人问同一句话:「主啊!我们愿意帮忙。」但是,帮什么忙呢?的确,我们无法帮助亲人。我们不知要献出自己的那一部分;然而,往往我们奉献出的部分,并不是对方所需的。因此,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中,我们该知道谁会逃避我们;但是,我们仍会爱他们,完完全全地爱他们,却不需要完全地了解他们。”

Norman:Even though, Paul and I probably received as many hours of instruction in fly-fishing as we did in all other spiritual matters. As a Presbyterian, my father believed that man, by nature, was a damn mess and that only by picking up God's rhythms were we able to regain power and beauty. To him, all good things, trout as well as eternal salvation, come by grace. And grace comes by art, and art does not come easy.

诺曼:尽管如此,我和保罗接受的钓鱼训练跟神学的教导是一样多的。作为长老会信徒,我父亲相信人性本恶,只有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才能重获力量和美丽。对他来说,鲑鱼跟永恒的救赎一样,都是上帝的恩典,这恩典来自于艺术,而艺术来之不易。

Norman:But it was a tough world, too. Even as children we understood that and admired it. And of couse we had to test it. I know I was tough because I had been bloodied in battle. Paul was different. His toughness came from some secret place inside of him. He simply knew he was tougher than anyone alive.

诺曼:但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即便是孩提时,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向往它。自然而然地,我们也不得不尝试这些。我知道自己性格坚强,因为我曾经历过种种争斗。而保罗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坚强是来自自身身体里,他很清楚自己比任何人都强。

Paul:Nor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保罗:诺曼,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Norman:A minister, I guess. Or a prefessional boxer.

诺曼:可能去做牧师,或者职业拳击手。

Paul:You think you could beat Jack Johnson? I think you could. I'd bet on it.

保罗:你能打败杰克·约翰逊吗?我想你能。我敢打赌。

Norman:what are you gonna be?

诺曼:你要做什么?

Paul:A professional fly-fishman.

保罗:一个职业蝇钓人。

Norman:There's no such thing.

诺曼:没有这种职业。

Paul:There isn't?

保罗:没有?

Norman:No.

诺曼:没有。

Paul:I guess a boxer.

保罗:那我也许会做拳击手。

Norman:Not a minister?

诺曼:不做牧师吗?

Paul:Haha.

保罗:哈哈……


穿帮镜头:

·保罗的领口在餐馆一幕中前后不一致。

·诺曼回来跟保罗在蒙大拿钓鱼时帽沿变化了好几次,他鱼饵的线轴也发生了变化。

·结尾一幕,保罗身边水的高度发生了不连贯的变化。


颦儿 2007-12-08 20:37





引用

片名: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又名: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USA) (complete title)
  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in Disney Digital 3-D.....(USA) (reissue title)
中文名: 圣诞夜惊魂
导演: 亨利 塞利克 (Henry Selick) / Tim Burton
编剧: 卡罗琳 汤普森 (Caroline Thompson) / 迈克尔 麦克道尔 (Michael McDowell) / 蒂姆 伯顿 (Tim Burton)
主演: Danny Elfman / Barrel / Greg Proops / Chris Sarandon / William Hickey / Glenn Shadix
上映年度: 1993
语言: 英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又名: 怪诞城之夜 / 圣诞城之夜
imdb链接: tt0107688
发行公司: Abril Vídeo
上映日期: 1993年10月9日 美国
官方网站: Disney - Special edition DVD and video release site
类型:动画/奇幻/家庭/歌舞
片长:76 min
级别: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6   Australia:G   Chile:TE   Sweden:11   UK:PG   USA:PG   Iceland:L   Brazil:Livre   Germany:6   Netherlands:AL   Iceland:LH   Finland:K-10/7
制作成本:$1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MCMXCIII Touchstone Pictures (on print)



可爱的黑色歌特童话——《圣诞夜惊魂》

引用


【Sibyl看电影】

当年看完那部《骷髅新娘》便急急在网上搜寻这部更搞怪的《圣诞夜惊魂》,一直未果,前不久才有机会看到。心里那个激动呀。

带些黑色质地的离奇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歌特味十足,却不失可爱。话说欧们的四肢细长的男猪——南瓜王Jack在开头伊始“群魔乱舞”的场面一登台,即便顶着光溜溜的骷髅脑袋,眨巴着黑洞洞的眼睛,欧便晓得欧注定无可救药地沦陷鸟……

还有我们特别的女猪,这位痴情的女孩肯定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居然是用布头缝补而成的僵尸。配着百老汇的歌剧唱段,诙谐古怪的怪才蒂姆.伯顿再次带给我们一次会心的相对而笑。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A ghoulish tale with wicked humour & stunning animation.

幕后制作:

迪斯尼和科幻大导演蒂姆·伯顿联合推出的动画片,用传统的模型定格方式拍摄,非常耗时但质量很高。影片节奏明快,配乐高超,具有黑色幽默的特征。

幕后花絮:

·Behemoth这个角色是以瑞典籍摔跤运动员、B级片明星Tor Johnson为原型的。
·在蒂姆·伯顿执导的的第一部影片《文森特》中的猫出现在影片开头,就是跳进垃圾箱里那只。
·蒂姆·伯顿说影片灵感来自于他看到一个商店正把橱窗里的万圣节商品换成圣诞节商品。
·杰克和蛇都在伯顿1988年的电影《甲壳虫汁》中出现过。
·这是蒂姆·伯顿第一部完全用模型定格方式拍摄的动画片,他非常喜欢在他的影片中使用这种特效。动画师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提名,最后惜败于《侏罗纪公园》里恐龙的创造者。
精彩对白:

Jack Skellington: (singing) And on a dark cold night, when the moon is high, he flies into the fog like a vulture in the sky!
杰克:(唱)黑暗寒冷的夜晚,明月高悬,他飞身窜入雾中,恰似一只秃鹰!

Jack Skellington(in a deeper tone): And they call him Sandy Claws!
杰克(低声唱到):他们把他叫做沙爪!(Sandy Claws,跟Santa Claus圣诞老人发音相近)。

Jack Skellington: (singing)There's children throwing snowballs / instead of throwing heads / they're busy building toys / and absolutely no one's dead!
杰克:(唱)这里的孩子们扔雪球,而不是死人头,他们忙着玩玩具,还都那么有活力!

穿帮镜头:

·在万圣节之歌那幕可以看见支撑着那些飞过月亮的怪物的细绳。
·导弹射向杰克时后边有两个人在最左边,当加农炮射击时就消失了。
·“绑架圣诞老人”一段时Barrel用棒棒糖把一昆虫引入笼子,当Lock把笼子捡起来时虫子就没了。



颦儿 2007-12-08 20:42


引用

Coeurs
中文名: 心之归属 / 绝密隐私 / 少数服从多数
又名: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 / Petites peurs partagées
导演: Alain Resnais
编剧:Alan Ayckbourn / Jean-Michel Ribes
主演: Sabine Azéma / Lambert Wilson / André Dussollier / Pierre Arditi / Isabelle Carré
上映年度: 2006
制片国家/地区: france / italy
语言: french
imdb链接: tt0498120
发行公司: Mars Distribution
上映日期: 2006年11月22日 法国
类型:剧情
片长:120分钟
级别:France:U   Italy:T   Germany:6   South Korea:15   Switzerland:12   Brazil:14   Germany:12



只因是大师——《心之归属》

引用


【Sibyl看电影】

纽约电影节上Nick.Pinkerton的评论真的有些恶毒,但也未必不是我心中真实所想。只因着阿伦·雷乃的名头看完此片。大失所望,片子的主题对于现代人的心灵探讨真有隔靴搔痒之感。大师的标签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P.S.
Keith Uhlich真乃超人也。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这是雷乃艺术的巅峰之作——一部忧伤、美丽而成熟的作品,应当归为他最佳作品的行列。
——影评人安德鲁·格兰特Andrew Grant

艾克鹏的原著太重要了,编剧让-米歇尔·里布把地点变换之后甚至就再也没有多加考虑,只是让雷乃和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还有一帮令人畏惧的演员们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斜向杂志》Slant Magazine凯斯·乌里奇Keith Uhlich
如果《心之归属》没有打上阿伦·雷乃的许可标签,那么我们将无法想象这部电影会走出法语以外的市场,这不是一部能够产生巨大轰动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值。
——2006年纽约电影节尼克·平克顿Nick Pinkerton

【关于影片】  

  继上一部空洞无聊的轻喜剧《不要吻在唇上》(Not on the Lips,2003)之后,阿伦·雷乃又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主题上去——孤独和分离。在美国本土发行他的新片时,选择的是一个极其地道的英文片名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对于阿伦·雷乃的制片方来说这简直是一个耻辱。尤其是雷乃自己更喜欢另一个片名Coeurs,就像是电影本身一样简单而富有诗意。这是雷乃第二次改编阿伦·艾克鹏的剧作,然而与1992年的那一部时间双倍(五个小时)的长片《吸烟/不吸烟》相比,这部电影让自己痛苦万分地穿上了英格兰靴子,编剧让-米歇尔·里布想方设法把这部英国式的喜剧毅然转变成一部高卢人的戏剧。
  作为《法国香颂》(On Connait la Chanson ,1997)的另一个化身,《心之归属》依旧关注了慵懒的巴黎生活以及他们对于房地产和人际关系的担忧,只是少了同样的老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是一幅寂寞的肖像画——六个忧郁的人物不顾一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又陷入了压力、幻想和他们自己长期存在的孤独之中。
  不知何故,这部电影恰好设置在了贝西区,这个在巴黎重新修建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地区,缺乏通常能够联结这座城市之爱的历史感。新建的墙把这个新区与旧城分隔开——人为的隔离使得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分离。一个寒心的生存环境,要比无休止的暴风雪更加令人感到寒冷。
  尽管有着与雷乃经常合作的完美演职阵容,加上大师自己无可挑剔的技术,各种角色还是没有把握到位。影片中大约有50个短的段落组成,剧情变化总是起伏不定的。可以想象走出电影节,这部影片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当然,在巴黎本土也许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观众是否会对故事产生兴趣,那就还要取决于对剧作者艾克鹏的忍耐程度有多少。与《吸烟/不吸烟》(Smoking/No Smoking)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电影雷乃只是采用了一个剧本,创造出了人类精神上一种尚未成熟的向往。只是一层不变的场景有了些变化,通过飘落的雪花来传递出一些美丽的信号。

【关于演员】
  Thierry说过:“一次短暂的愉悦并不会带来伤害”——虽然回复的人不多,并且当它发生的时候并没有持续太久。Thierry看到的录像带,一遍又一遍地记录着但是依旧保留着过去的一些东西,这就产生了一个寓意,人们也许会重新开始,但是却总也无法摆脱过往的那些经历。
  让这么多角色如走马灯式的轮番表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刻薄的Nicole出现在银幕上的时间最少):更多的问题还在于该如何把这些短段落堆积起来。贯穿全片,雷乃都在有意制造出一些看得见的“墙”,以便把人们分离开,包括在Thierry 和Charlotte之间不透明的办公室隔离物,还有Lionel酒吧里被珠状的帘子一分为二。就表演而言,勿庸置疑值得称赞一番,他们是一群受过严格戏剧表演的演员。
  影片中的六位演员其中有两位与雷乃有着深厚的渊源,该片依旧强有力地证明了他是一名善于驾驭演员的导演。兰伯特·威尔逊在这里扮演一个职业军人,由于酒精中毒和不适而常常崩溃,因为经常显出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他的表演值得称赞,但该片依旧是一部真正的群戏,没有一个人的表演会使得旁人相形见绌。当自己40岁左右的未婚妻无法理解她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更不要提接受的时候,劳拉·莫瑞特赋予这个角色一种令人心碎的悲痛和绝望之情,他的表演不止一次令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皮埃尔·阿迪提和萨宾·阿泽玛经常与雷乃合作,他们这次要远甚于在《吸烟/不吸烟》中的表演,萨宾塑造了一个坚持禁欲主义的酒吧招待同时照顾着皮埃尔病入膏肓的父亲,以及一位看起来十分贞洁,经常阅读圣经的房地产代理商,她作为夜间看护来照顾这个快要病死的男人。她从自己的信仰中寻求力量,只是心中的孤独感引导她成为对基督教慈善唯一的解释。经验丰富的男演员克劳德·里奇扮演阿迪提的父亲,虽然我们从未真正看清他——似乎雷乃也要拒绝接受他自己死亡的可能。除此之外,演员中还有安德烈·杜索里埃和伊莎贝尔·卡莱扮演一对兄妹,他们似乎都已注定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关于影像】
  影片是在一个很小的摄影棚内有限的空间完成拍摄,导演雷乃和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 Eric Gautier不仅通过演员的表演,还有灯光的利用着重强化了影片源自戏剧的一面(正是在强化这一面的同时,反而增加了单调的感觉)。通片运用了大量的人造雪景,只是在一个场景中有些变化,片尾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动人的镜头,Charlotte和Lionel在雪中握着手,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虽然是改编自舞台剧,不可否认《心之归属》仍然具备电影的特征,即使是镜头运动有一小部分是手持摄影。在这些场景中,雷乃的镜头运动得非常温和和优雅,摄影师埃里克·加乌提尔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中采用了电影宽银幕系统。每一个段落结尾都有飘落下来的雪花,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演员之间的转场,同时还给观众一种如上帝一样全知的感觉——就好像我们正在审视着这些在雪花中的角色们。
  已经84岁高龄的阿伦·雷乃,恐怕已经无法说出他已经拍摄过多少部电影,但这部《心之归属》与约翰·休斯顿的银幕告别之作《死者》(The Dead,1987)有着相同的悲伤格调,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暴风雪。《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他执导的影片中最受人推崇的一部,还获得了1961年金狮奖因此而载入史册,阿伦·雷乃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人类的电影大师。



颦儿 2007-12-08 20:44


引用

Blade Runner
简体中文名: 银翼杀手
编剧: David Webb Peoples/ Hampton Fancher/ Philip K. Dick.....(novel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导演: Ridley Scott
主演: Harrison Ford / Rutger Hauer / Sean Young
上映年度: 1982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文
又名: 公元2020 / 叛狱追杀令 / 刀锋杀手
imdb链接: tt0083658
对白语言:粤语/英语/德语/日语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上映日期: 1982年6月25日 美国 ...
官方网站: http://bladerunnerthemovie.warnerbros.com/http://www.brmovie.com
类型:惊悚/剧情/科幻/冒险
片长:117分钟
级别:South Korea:18   Chile:18   Netherlands:16   Peru:18   Argentina:16   Canada:A   Canada:AA   Ireland:15   UK:AA   Israel:PG   Australia:M   Finland:K-16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USA:R   Italy:T   Canada:PA   Canada:13+   France:-12   Japan:R-15   Singapore:NC-16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Germany:12
制作成本:$28,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The Blade Runner Partnership



Time...to die——《银翼杀手》》

引用


【Sibyl看电影】

这部改编自Philip K. Dick1968年的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的歌特科幻经典有很多忠实教徒,片头打出了这样惊骇的文字:

   2019年,洛杉矶.
   地球已经不再是人类的家园.在最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World War Terminus "),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大部分物种都已灭绝.核辐射,酸雨和垃圾使人类中的精英不得不去外太空殖民.而留在地上的无非是些老弱病残和冥顽不灵的家伙.那时的基因工业已经成了经济支柱,人造动物四处可见.行业巨头Tyrell公司更造出了媲美人类的人造人.他们是遭社会歧视的下等公民, 篾称为”skin jobs”,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开采,实验等危险领域.不满压迫的人造人掀起叛乱,不久被地球政府列为非法物种,并专门成立了特殊警察组织与之对抗.受雇于该组织的赏金猎人被称作”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而他们的行刺术语,叫作”退休”(retire)。

我想每个看完BR的人都会因片尾Roy临死受难的歌咏而陷入对生命的哀伤沉思,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tears...in rain.
    Time...to die.
    我曾见过
    你们人类永不会相信的东西。
    在猎户星座边沿
    燃烧着的战舰,
    在茫茫星海中
    逝去的光束,
    然而所有这些都将随时光而去,
    就像雨中的泪水。
    现在,
    是时候死了。

影片中歌特似的黑暗未来场景的设定都堪称一绝,创造了众多之后科幻片的法则,并给予了科幻作家和导演们很多哲学提问和启示。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原著作者Philip K. Dick】  
   Philip K. Dick,1928年12月16日生于芝加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在伯克利公报的”小作者俱乐部”专栏发表文章.高中时拼命消化科幻小说.18岁毕业后离开母亲,阅读品位转向文学作品.在卖了几篇故事之后,于1951年开始全职作家生涯.但屡遭退稿.1955年科幻小说Solor Lottery的出版为他带来了第一次巨大成功,并从此走上了多产的创作之路.他的巅峰之作是The Man in the HighCastle,1962被授予雨果奖. 1982年3月2日Philip死于中风引起的心脏病.此前他只看过一次BR的20分钟剪辑.
   Philip一生结过四次婚,曾经长期吸毒且患有妄想症,自杀未遂一次.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也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只不过碰巧写科幻小说罢了.

【一句话评论:】

Man Has Made His Match... Now It's His Problem

A chilling, bold, mesmerizing, futuristic detective thriller.

The original cut of the futuristic adventure. [Director's Cut]

The star of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and the director of "ALIEN" take you on a spectacular journey to the savage world of the year 2019!!

从各种角度讲,影片都堪称经典。
——《华盛顿邮报》

《银翼杀手》当之无愧于所有的赞誉,成为最超凡脱俗的影片之一。
——BBC

这部带寓言色彩的影片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芝加哥太阳时报

影片融合了40年代黑色电影和未来派风格的侦破恐怖元素。
——BBC电影评论
【影片幕后】:
作者/出处:Duman

科幻片的经典之作

1982年,一部名为《银翼杀手》的影片在美国上映,但因为其阴暗压抑的影像风格和缓慢凝重的节奏而掌声寥寥,刚经历了几部娱乐巨作强烈视听冲击的观众很难对这样一部灰色晦涩的影片产生兴趣,评论界也恶评如潮,甚至因《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而如日中天的哈里森·福特自己也承认片中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这部被众多影迷和科幻迷认为最被忽略的老片终于在时间的流逝中发出了光芒。2004年,由英国《卫报》发起、由60位顶尖科学家参与投票的电影史上最佳科幻片的评选中,雷德利·斯科特的这部1982年的经典作品《银翼杀手》以最高票数当选影史第一。

这部后现代的经典之作是雷德里·斯科特继1979年的《异形》之后贡献给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其意义远大于2002年他获奥斯卡奖的《角斗士》,在科幻百片名单上排名仅次于《2001》,不但有大量影迷,更有不少研究它的专著问世。该片虽然情节简单,内涵密度却极高,讲述了科学、伦理、生命、本能、爱与恨、生与死的诸多问题,还涉及到了灵魂,即永恒,以及生命的最终归宿和身份的自我认同,这种对人和人价值思辩的科幻哲学探索理念影响了之后的如《终结者》、《骇客帝国》等众多科幻巨制的影片。片中阴暗的天空、潮湿的街道与大屏幕中日本歌伎单调的吟唱映衬出潜伏于人们心中的躁动与不安,“银翼杀手”戴克(Deckard)的阴郁和不苟言笑,人们的冷漠麻木与主人公对追杀对象的爱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切无不透露出人们心中隐藏于的对于未来的恐惧,对造物者的质疑以及对于自己身份认知的不确定感。当戴克尽忠职守地必须不择手段结束这些比他这个能力高超的人上人还更厉害的复制人时,导演的镜头并不是像先前动作片一般转向胜利者,而是久久地凝视复制人痛苦的哀嚎与死亡后的破碎身体。在追杀复制人卓拉( Zhora)的那个长镜头里,穿着透明雨衣的卓拉一路奔逃在服装店中,当她中枪倒下时,雨衣飘了起来,仿佛天使的翅膀;在与复制人帕丽斯(Pris)的打斗中,她不慎中枪躺在地板上像中风病人一样疯狂地抽搐,一边歇斯底里地叫喊,看来她是如此充满生命的精力,如此不甘心死亡;而完美的复制人洛伊则暗示《圣经》对耶稣的描写:一个完美的人被创造出来替人性受难,最后为拯救人性钉身十字架。洛伊从钢筋中拔出长钉刺入自己手心以阻制生命衰退带来的痛苦,但他正是用这只刺钉的手将德克拯救,然后含泪说完那段哀婉的独白,才头颅低垂,尊严地死去。“我见过你们人类无法想象的事情,在烈火中攻击船只,我看过海中电波在黑暗里喋喋不休,那些时刻将在时光的洪流中消失,就像雨中的泪水。”这段仿如哈姆雷特对生死追问,恐怕是科幻电影有史以来最具悲剧力量的独白。

英国干细胞研究专家斯蒂芬·明格尔(Stephen Minger)说,《银翼杀手》是他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整部影片的概念远远地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而故事的命题--我们到底是谁?来自何处?——又是如此亘古而永恒。”小说原著作者菲力普·K·迪克(Philip k. Dick)也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戴克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而与此同时,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后,戴克必须扪心自问: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的不同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谁?”

超前的未来景观与建筑影响

斯科特对画面惊人的敏感成为其后作品的风格,他将《异形》的设计思路搬到洛杉矶,创造出一个乌烟瘴气、永远灯火阑珊的未来世界,被后现代理论称为“奇观社会”的“真正的沙漠”。片中2019年的洛杉矶实际上是一个由广告牌上的日本女郎、黄皮肤的街上行人、奎师那知觉派信徒以及中文字符等“东方元素”构成的亚洲城市。片中永远都是湿漉漉的阴雨绵绵、堡垒式的巨大建筑、冰冷的机械设备,满地垃圾的街头风景。男主人公穿着风雨衣在强烈的灯光、无边的迷雾和巨大的暗影间孤独行走于弃楼丛中,神秘女主角高高的垫肩则显出古典而夸张的“人”的尊严,又永远笼罩在香烟的谜雾和百叶窗的阴影里。这种挤满物质质感与密度的未来景观预告了“电脑朋克(Cyberpunk)”这一前卫科幻类型的诞生,使威廉·吉布森几乎放弃他的电脑朋克的开山经典《新罗曼史》(Neuromancer)的创作,因为二者对未来的设想如出一辙。

《银翼杀手》对未来的设想极为细节丰富,精致的特效制作几乎没有任何破绽,中东西合璧的布景营造出视觉奇观。影片中前卫的理念与精巧的特效设计模式对电影工艺的发展乃至真实人类世界的工艺风格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片中Tyrell公司的大楼结合了古埃及、玛雅、阿兹台克人的金字塔建筑风格,外壁刻有被酸雨腐食的金属图案,高达800层,金碧辉煌,无比宏伟;实际上是个2英尺半高的模型,底座8平方英尺,顶部2平方英尺,比例尺大约1:1000,内部装有塑料光管。而片中出现高达3000英尺的摩天大厦具有一种丑陋的未来实用主义的美。这些大胆而具有想像力的城市景观塑造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突破,那些奇思妙想的创意甚至极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末的建筑风格。

菲力普·K·迪克其人

菲力普 ·K·迪克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终身用科幻探讨什么是真实、我们何以为人这样的大问题,声称身为科幻作家却对科学一无所知,没有令人尊敬的专家头衔,只能跻身于低级的街头读物写手之列。今天迪克在西方已被尊为深刻洞察人性、观照未来的先知,《滚石》杂志宣称:“迪克的科幻思想在任何一个星球上都是最为杰出的。”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的“迪克奖”即是以菲力普·K·迪克的名字命名的。迪克的生平代表了大多数科幻作家现世的命运,从15岁起他就一面做着唱片店的店员一面用余暇时间写作,身后固然无限风光,但在有生之年,无数的精彩之作却常以仅仅25美金一篇的价格批发贱卖。迪克说:“我是职业科幻小说家。我与幻想为伍,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奇思异想。”对于在“奇思异想”中度过的一生他自己倒是从没有更多的抱怨。

《银翼杀手》根据菲力普·K·迪克1968年的小说《机器人梦想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改编,讲的是核战后的地球只剩下少数人,在这些人当中,拥有幸免于难的动物成了身份的标志。利克只有一只电子羊,他梦想着拥有一只真正的羊。这时,外星移民地的几个机器人逃回地球,杀死他们成了利克实现梦想的唯一机会。小说原著中更有许多深刻微妙之处电影无法传达。

1963 年,迪克出版了《高城中的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这是他最有影响的长篇科幻作品,获得了当年的雨果奖。这部作品描写的一个虚实颠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美国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德日两国分别占领,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流传着一本名为《母蝗横卧》的书,书中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高城中的人》可以说降迪克的揭示现实虚伪性的主题开掘到了极致。

除了《银翼杀手》,根据菲力普·K·迪克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还有《全面回忆》、《第二选择》、《冒名顶替》乃至前两年由斯皮尔伯格导演、阿汤哥主演的《少数派报告》。

【电影花絮:】

·据传扮演戴卡德的最初人选是达斯丁·霍夫曼,而普瑞斯的最初人选则是黛博拉·哈利。
· 影片根据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见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编,而片名却源于艾伦·诺斯的同名小说,后来威廉·巴洛斯将小说改编成剧本,雷德利·斯科特为了拍摄本片而买下了冠名权。在威廉·巴洛斯的书中,“blade runner”是指非法出售手术器械的人。
·菲利普·迪克称影片画面与自己写作时想象的效果如出一辙,而雷德利·斯科特却说自己从未看过原著。
·因为影片拍摄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进行,所以经常疲劳过度的剧组人员戏称本片为“Blood Runner”.
·片尾戴卡德和瑞切尔在乡间驱车的镜头取自斯坦利·库布里克在《闪灵》中未使用的镜头。
·片头场景曾被认为是在英国威尔顿的I.C.I.化工厂拍摄,而实际是源于绰号“冥府”的微缩景观模型。
·1982年,大多媒体对本片都恶评如潮,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影评人Siskel & Ebert,10年后,两人一改初衷,盛赞《银翼杀手》。
·在拍摄普瑞斯攻击戴卡德的一段中,剧组聘请了一位体操运动员作替身,但正式拍摄前导演排练次数过多,以至这位女运动员体力不支,剧组只好又请来位男运动员拍摄这段镜头。
·戴卡德住所的设计深受美国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杰作恩尼斯-布朗之家的启发。
·当戴卡德阻止瑞切尔离开他的住所时,戴卡德将瑞切尔推到一旁,观众可以看出瑞切尔痛苦而震惊的表情十分真实,因为当时哈里森·福特动作过于用力,肖恩·杨被惹怒了。
·在2004年英国《卫报》所做的调查中,有60位科学家认为《银翼杀手》是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口碑甚至超过了《2001太空漫游》。
·在拍摄过程中,雷德利·斯科特将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的名画《夜鹰》的照片拿给剧组人员看,希望借此让他们领会影片所要营造的意境。
· 为了建造出喧哗的街道场面,影片的布景中不仅有五六十辆交通工具,花花绿绿的霓虹灯,会动的人体模特,熙来攘往的人群,服装部更是找遍了二手货商店,弄到了大量的民族服装,创造了一个多种族、多民族济济一堂的壮观场面。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里面有成吨的朋克青年、黑人、墨西哥人,穿着修女装的男人,扮成克利须那神的印度人,甚至有穿着军装的中国人。
·警察局是在洛杉矶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拍摄的。那里的建筑大的出奇,而且有很多的艺术装饰和新法西斯主义风格。但剧组人员在搭建Bryant的办公室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把它建在了女盥洗室的门口,以致每次排戏的时候都有老太太客气地问洗手间用。
·警察的制服都是原创的,配有头盔式电脑监视装备,自带光源。
·片中那个制眼实验室其实是一个肉类加工车间。剧组足足用了两周的时间把它的温度降到零下4度(冻的太快会使混凝土墙壁裂开),终于,房顶上出现了两英尺长的冰柱。

【穿帮镜头:】

·Zhora撞碎玻璃时,明显用的是替身,而且右手拿着引爆血袋的机关。
·普瑞斯的头发在进入布拉德伯里大厦前是湿的,而当她随即走进大厦却变干。
·从照片可以判断,Zhora的纹身在右颊,而当她被戴卡德追杀,纹身却在左颊。
·当Zhora和普瑞斯的图像第一次出现时,对两人身份的解说张冠李戴。
·在片尾的楼顶场景中,贝迪放飞鸽子时正下着雨,而随后鸽子飞走的镜头中天空一片蔚蓝,没有丝毫下雨的迹象。雷德利·斯科特后来承认,是自己的倏忽所致。因为在拍摄这组镜头时,鸽子拒绝在雨中飞翔,他打算补拍,而之后却将此忘得一干二净。
·在戴卡德的住所中,瑞切尔所涂口红的颜色在红色和粉色间转变多次。
·在一段戴卡德同普瑞斯打斗的场景中,一些镜头中普瑞斯明显穿着裤袜,而其余镜头中则裸露着双腿,皮肤上还有汗水。
·片中的猫头鹰飞舞时发出振翅的声音,而实际上这种夜行猛禽飞行时是极其安静的。
· 布赖恩特告诉戴卡德一共有4个复制人逃了出来,几分钟后又说一共有6人叛逃,其中一人被击毙,另外一人片中始终未作交待。原来起初剧本上还有另外一个复制人角色Mary,后来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最终未被采用,据演员透露,当时已经重新录制了涉及人数的对话,但不知为何导演最后并未全部使用,导致了自相矛盾。



颦儿 2007-12-08 20:48




引用

Stardust

简体中文名: 星尘 / 星尘情缘 / 魔幻星尘......香港译名 / 星尘传奇......台湾译名
导演: Matthew Vaughn
编剧: Neil Gaiman .....novel / Jane Goldman .....screenplay
主演: Charlie Cox / Claire Danes / Michelle Pfeiffer / Sienna Miller / Jason Flemyng / Robert De Niro
上映年度: 2007
官方网站: http://www.stardustmovie.com
语言: English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imdb链接: tt0486655
发行公司: Finnkino Oy
类型:动作/奇幻/剧情/科幻/冒险
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fantasy violence and risque humor.
级别:USA:PG-13   Taiwan:PG-12
制作成本:$65,0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6年4月19日 - 2006年7月13日
片长:128分钟
上映日期: 2007年8月10日
官方网站: http://www.stardustmovie.com/




不要向流星许愿,否则它就会变成女人……——《星尘》


引用


【Sibyl看电影】

以为会是像纳尼亚传奇、龙骑士之类的魔幻跟风烂片,结果Sibyl体味了一次带些奇幻元素的温馨童话之旅。没有大的内容上的野心,正如此片在暑假档上映的目的一样,只是给青少年们的一次美丽的人生梦想。

陷入青春初恋的Tristran像他父亲当年一样,穿过了WALL的缺口,到了未知的暴风王国。为了证明他对Victoria的爱,纯朴的他甚至承诺为她带回那颗天上坠落的星星作为生日礼物。然后所有魔幻元素开始逐一上场:

惊心动魄的4子夺位的宫廷悲剧……
恰如魔法故事中样板的黑暗女巫……
白色的独角兽……
天上飞着的捕捉闪电的海盗船……
有着不为人知怪癖的善良海盗船长……
结局当然是迟迟不肯离去的死去的亡灵得以安息……
公主被拯救,成长为勇士的少年赢得美人心……

是呀,只要还有人相信童话,生活怎么会变得难以忍受呢?

Claire Danes还是像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一样青春,虽然有些花瓶,但那一个恍如游魂般去人类世界寻找爱人的场面还是让人心碎不已的。

最喜欢片中死去亡灵们坐在一起唠唠叨叨、一惊一乍的旁观场面的设定,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意味实在令人喷饭。

除了Robert De Niro和Michelle Pfeiffer,还有片中众多重量级绿叶同样展示了英国演员们的良好素养:
旁白的声音来自Ian McKellen
登场就是死去的可怕的老国王居然是Peter O'Toole
Victoria的追求者Humphrey是帅锅Henry Cavill
还有死去的王子们阵列中居然是Rupert Everett、Jason Flemyng、Mark Strong……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一个简单而神圣的奇幻故事,米歇尔·菲佛饰演的满嘴符咒的女巫,要比那颗堕落的“流星”更加闪亮。
——《休斯顿杂志》

《星尘》是这个夏日里第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科幻大制作。
——《旅游指南》

相比较而言,原著小说似乎要更胜一筹,因为改编成电影之后,故事少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综艺》

除了查理·考克斯的村民形象勉强过关,其他演员的表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每周新闻》

虽然影片涵盖了所有奇幻故事应该具备的元素,细节方面却经不起推敲。
——《洛杉矶周刊》
【又见小说改编电影】作者:IVY

  两个平行的宇宙空间,只用一堵石头墙分隔开来--《星尘》所展示的是如此近距离、反差却非常大两个世界所带来的那种奇幻感,跟随着故事中的特里斯坦的脚步,人们将会从一个正常的世界,一脚跨进神奇的仙境。

  一颗流星,却引起了疯狂的追捕……这样的故事灵感来自于当今最富有想象力的畅销小说作家尼尔·盖曼,他的获奖作品的涵盖面非常广,有小说、漫画,还有剧本,每一个值得记忆的传奇故事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理性与趣味性。1997年,由盖曼创作的《星尘》正式出版,这是一个拥有奇幻风格的亲切故事,在DC Comics公司推出的一套四集的电视系列短剧中,通过美国著名插画家查尔斯·维斯(Charles Vess)那惊人的图解说明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差不多一年后,《星尘》终于以小说的形式出版,并以最快的速度打进畅销小说榜,成为那一年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无论在评论界还是在读者之间,《星尘》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因为幽默风趣和魔法风貌,被频繁地拿来与《公主新娘》和《大魔域》进行对比。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魔法王国展开的,大致的意思就是,一颗流星划过大气层,变成了一位迷人的女士,她让一个普通的土小子变成了他一直梦想着的英雄……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现代感和经典的主题,小说的作者尼尔·盖曼说:“我只是想写一个男人,当他有了心爱的女人之后,却发现她并非自己的真爱。从一开始,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想法,然后跟随着这个想法一路创作下来。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完成的小说和我当初预想的一模一样。”

  虽然尼尔·盖曼的本意只是想讲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但是它赢得了所有年龄段的书迷的喜欢,这最终成就了《星尘》的大银幕之旅。从小说一出版,似乎就不断有人提及,称这样一个奇幻故事是检验当代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和电脑数码特效的完美选择……然而,《星尘》引起的却是一个独立电影导演的兴趣,他曾因为作品中的深奥与坚韧而在电影工业中闻名,他的名字就叫马修·沃恩,他希望可以通过幕布让这个奇妙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依靠的就是那些小说中未被人动用过的超凡魅力。

  马修·沃恩最初是以制片人的身份走进人们的视线的,负责的都是一些快节奏、有趣味性、有影响力的英国动作喜剧片,例如《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他的导演处女作是备受赞誉的黑帮惊悚片《夹心蛋糕》,主演丹尼尔·克雷格正是凭借这部影片才得到了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的。尽管《星尘》的美好和童话性与《夹心蛋糕》有着天壤之别,却抵不住这个故事对沃恩的吸引力,就像“暴风之所”里的所有人一样,沃恩也以最快的速度受到了“流星美女”的诱惑,和所有想这样或那样利用她满足自己欲望的角色一样。沃恩回忆道:“《星尘》是我读过的最精彩、最有原创性的故事之一,作为一名导演,我最主要的兴趣就是讲故事,然而在现代电影中,这似乎成了一种被遗忘的艺术。”

  受到了充满魔力的尼尔·盖曼在纸上创作的一切的影响,马修·沃恩也想得到小说原作者的祝福,然而盖曼并不想交出《星尘》的版权,好在他最终被沃恩对这个故事执着的爱和丰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所感动,改变了主意。盖曼说:“最重要的是,我相信他。”

  有了尼尔·盖曼的支持,马修·沃恩下一步需要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改编剧本,将平面上的角色变得有在有肉。沃恩接受了盖曼的建议,找到英国的剧作家兼小说家简·高德曼(Jane Goldman),她不但凭借小说《梦境》(Dreamland)成为新一代作家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还在英国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简·高德曼的研究报告》(Jane Goldman Investigates)中充当推荐人的角色,她总能在超自然的东西里寻找到不可思议的结果,不管是幽灵还是第六感。

  尼尔·盖曼希望简·高德曼能够将她对爱情、神秘和人性的感觉带到故事中来,然后再由马修·沃恩主导那些有创造力的想象画面,也就是如何解决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流星”伊凡娜在大银幕上所留下的惊人视觉冲击力--可以说这样的编剧搭档组合正好能起到互取所长、互补所短的效果。

【童话故事也需要穿衣打扮】作者:IVY

  对于演员来说,服装与扮相肯定能够加深他们与影片中那些奇幻的角色之间的联系,继而彻底地切断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熟悉感。《星尘》的服装设计师萨米·谢尔登,不仅曾为像《V字仇杀队》这样的科幻大制作设计过服装,也挑战过异装喜剧《长靴》和科幻喜剧《银河系漫游指南》…… 如今她要为《星尘》设计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穿衣风格:一面是平常的“围墙村”的村民;一面是“暴风之所”里那狂野、放荡不羁的居民的随性。谢尔登说:“小村庄总是那么地整洁优雅,很有民间风情,而‘暴风之所’则处处是鲜艳的色彩和奇异地兼容了各种文化的风格,因为那是一个魔法世界,能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单就这部影片来说,最让萨米·谢尔登满意的就是那些邪恶的女巫的穿着。故事中的她们等待“流星”的堕落已经很久了,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永葆青春。在导演马修·沃恩的建议下,谢尔登完全放弃了电影中的女巫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的那种带兜帽、黑色拖地长袍的装扮,她的解释是:“我们的女巫很有几分异域的风情,同时还有点异教徒的感觉。她们的衣服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拥有像宝石一样鲜艳的颜色,包括绿、红和紫色,然后再配有少量的黑色点缀其中,看起来就像是三颗有邪恶力量的魔法石。”

  米歇尔·菲佛在影片中饰演女巫拉米亚,她所穿的衣服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那个有着和她一样名字、半蛇半人的女妖,萨米·谢尔登说:“我们给她设计的衣服是绿色、金色和黑色相间的,因为她必须得带给人一种阴险的狠毒。另外,她的衣服还必须得具备一种厚重的感觉,暗示着她对周围世界那种巨大、黑暗的影响力。”与拉米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流星”伊凡娜的出场,谢尔登给她设计了一身像空气一样轻盈的衣服,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谢尔登接着说:“给伊凡娜打扮就稍微困难点儿,因为她不是人类,所以你不会想看到她穿上那种传统的衣服。最终,我们使用了一种有金属质感的布料,这样伊凡娜看起来就好像真的有在大气层燃烧后的熔化感。她身上衣服实际上是一种丝绸,这样当伊凡娜的扮演者克莱尔·丹尼斯穿上它走进来的时候,还会随风轻快的飘动。”

  另外,伊凡娜还有一套铁蓝色的长袍,是莎士比亚船长给她的,萨米·谢尔登解释说:“之所以会选择蓝色,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伊凡娜面对一排衣服时,她肯定会被那种与天空拥有一样颜色的华服所吸引,这套衣服让她更有人类的感觉,不再虚无缥缈。”

  至于莎士比亚船长,萨米·谢尔登特别让他有别于那种海盗专有的污秽邋遢的流氓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完全相反的角色特征。另外,谢尔登还包揽了其他海盗的服装设计,她表示:“当然,这里的海盗不会穿戴任何金属物件,同时我们还让他们穿上了类似于长统胶靴和橡皮手套似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看起来才不会像罪犯。”而来自“暴风之所”的王子们,则是7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谢尔登在他们那非常个人化的特色服装里结合了许多有趣的点缀,在细节中突出个性。当然,通常王族应该具备的那种沉静的高贵气质,在他们身上是看不到的。导演马修·沃恩希望几位王子的装扮可以让人想起牛仔,谢尔登说:“所以我们给王子们的衣服弄出了一种恃强凌弱加色迷迷的感觉。”

  到了影片的主角特里斯坦·索恩,就要复杂得多了,他身上的衣服的转变,也代表着他的成长之路。最开始的时候,他的穿着非常传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风格,略显笨拙。随着特里斯坦在“暴风之所”的历险之路的展开,他的装扮越来越活泼,代表着一种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将特里斯坦的角色个性结合进衣服,对于马修·沃恩和萨米·谢尔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谢尔登表示:“他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变得越来越性感、越来越强壮,与在村庄时相比判若两人……反正他会越变越潇洒就对了。”



颦儿 2007-12-08 20:53


引用

片名:芳香之旅
外文片名:The Road
导演: 章家瑞
编剧: 章家瑞/ 袁大举
主演: 范伟 / 张静初 / 聂远
上映年度: 2006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爱情/家庭/剧情
片长:116分钟
影片类型:爱情 / 家庭 / 剧情
imdb链接: tt0470302
上映日期: 2006年2月14日 中国





我的红色恋人——《芳香之旅》

引用


【Sibyl看电影】

在那场全民性的行为艺术表演中,有我唯一记忆中的符号,还有我红色的恋人。

高原耀眼的阳光映照着橘色柔和的车厢,车窗玻璃前只等待一个人的年轻姣好的面容已经老去。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的渴望也随倒塌的土墙沉入石场红土。心如止水,那些被撕毁的信中记载的曾经的梦想,我不再想起。可是,却有个人一直守护着我,默默的圆满着这些许愿。他如今已经不能在观后镜追随我的微笑,但那些最后流淌的泪水,却足以让我承载他的一切,直到我岁月流过,年老死去……

多余的性主题,动人的故事框架,硬伤也有不少,但温暖足矣。

还没有看过《孔雀》,星途不如章子怡幸运的张静初在本片中的表演依然打动了我。最初的20分钟的确是有点用力过头似的矫揉造作,但是后面着实让人怆然心碎的中老年戏,挽救了此片。

片中老年妆并不那么真实,但从内心我又实在是不愿意再糟蹋如此可爱的张静初美女。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为中国新电影史诗,张静初会因为这部电影成为章子怡之后的国际影星,范伟的卓越表演令人感动,章家

瑞的卓尔不群使他登上了国际电影舞台。”——《每日综艺》

·“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深邃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使得《芳香之旅》引人注目,张静初和范伟的表演已经出神入

化。”——第63界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

·《芳香之旅》帮助我们找回了凡间爱情,它是悠长的、是惆怅的,带着遗憾,带着无奈,带着人生并不完美

的嘘唏,又带着人生因真爱而生的富足。——某观众

·这段旅程离芳香十万八千里,倒是非常恶臭。——马德昌

幕后制作:

《芳香之旅》是导演章家瑞的第三部作品,影片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充满了怀旧气息,通过三个人的感情往

事,诉说了人性中关于爱情、灾难、责任的思考。因《孔雀》一片声名雀起的新生代女演员张静初在片中从青

春少女演到老态龙钟,具有一定难度,但片中,张静初的老年戏却演得十分得心应手。最早导演曾有过找老演

员来演老年的李春芬的打算,但看到张静初定完的老年妆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花絮:

·根据剧情,张静初在片中要开大车,没开过大车的她,被戏里的那辆古董公交车难为坏了。由于车太老,经

不起磕磕碰碰,全组的人都拿车当宝贝。

·该片也是张静初饰演的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角色,从十几岁演到五十多岁,老年妆就显得非常重要。张静初

说最大的功臣是化妆师,影片刚开机化妆师就因为一起意外摔断了胳膊,为化好她的老年妆每天要早起三个小

时,用东西托着胳膊慢慢画。

·张静初说她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很投入地演这个片子,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春芬的一生,从戏里走出

来,我就更珍惜自己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 片中男女主角有大量的戏发生在老式公共汽车上,如何在高速行使的道路上拍摄出平稳的画面对摄制组来说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困难,摄影师林良忠将他在美国好莱坞看到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相结合,用土办法

制作出来一套与好莱坞一样的车外架拍设备,拍出很多超乎想象的优美画面。为了确保整部影片的质量水平,

林良忠更不惜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阿莱摄影机镜头,这个镜头正是当年伴随科波拉拍摄《教父》系列时使用的



·本片以文革为时代背景,担任本片作曲的梅林茂是一个日本人。梅林茂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这段历史比较熟悉

,因此《芳香之旅》的音乐风格与自己之前与中国导演合作的《十面埋伏》以及《2046》都不一样,“这是一

部关于爱情的文艺片,而爱情从来就是我音乐创作的母题,我希望通过我为这部电影谱写的音乐可以让观众感

受到爱情的力量,以及主人公在经历苦难之后对幸福的期待。”



颦儿 2007-12-08 20:55


引用

[img][/img]
[quote]




爱情的后背——《爱情的牙齿》》

引用


【Sibyl看电影】

要下雨了。我的后背又开始了疼痛。

那时候年轻,曲折幽长的胡同里,阳光明媚,单车铃铛声所到之处,骄傲青春,飞扬跋扈。

10年以来,我早已不用古老的海欧洗发膏。而那句有生以前第一次遭遇的调情的话语,少年闪烁的炙热眼神,拂面的青涩气息却挥之不去。

只因当年惘然,迟钝的不懂回头,看看身后追逐的拐杖少年,只差一个回头,我却错失了一生的守候……

相比本片中一个比一个残酷的三个段落,驼鸟如我宁愿生活只剩余第一个记忆,这是此文以《爱情的后背》为名的原因。

初恋的萌动只有一次,而后背的伤痛却绵延一生。






影片相关
引用


【幕后制作之导演自述】

——“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

  ——“我对时代符号不感兴趣”

  这个故事诞生于倾听友人的一次生活讲述之后。

  我力图勾勒女人的内心史,主人公钱叶红有着随时代而变的身份,动乱年代的女老大,医学院的天之骄子

,倒霉的女青工,平淡婚姻中的少妇……

  但真正构成她内心体验的不是时代的风云,而是伤痛、爱情和记忆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经历了十年,三

个男人之后,她忽然发现,伤痛是通往爱情的捷径。

  所以在讲述七八十年代生活的电影浪潮中,本片的意图不在于时代的怀旧、反思或质询,而是力图将个人

从时代和社会中突出出来,寻找剧变中的不变。如果电影是记忆,本片力图对抗的遗忘不是逝去的时代风貌,

而是在各个时代一直流淌的深刻人性。

  《爱情的牙齿》选择1977-1987十年时间为历史背景,以“钱叶红”这个女性为线,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又一

部以符号化的人物来诠释时代的影片,在试片会上导演强调对怀旧不感兴趣,“我力图将个人从时代和社会中

突出出来,寻找巨变中的不变。如果电影是记忆,本片对抗的遗忘不是逝去的时代风貌,而是在各个时代一直

流淌的深刻人性。”

  为了更自然地切入人性,导演试图用一种冷静以至冷酷的风格通过叙事和镜头语言的控制影片,对讲故事

花费大力气,而把时代所有简单的标志推到后景,“本来一个毛主席像章、一段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都可以让

人们轻易地感觉到年代,但是我们都放弃了”。有趣的是,另一方面,导演却选择了《曼娜的回忆》手抄本、

苏联情歌《红莓花儿开》等不常见的标志作为那个时代女性情爱苏醒特有的符号。导演的极简风格还体现在影

片音乐运用上,“我希望电影音乐是特别克制、冷静,不要那种好莱坞宏大式的感觉,现在的版本还不够好。





颦儿 2007-12-08 20:57


引用

无主之地No Man's Land(2001)
简体中文名: 无主之地/无人地带/三不管地带
编剧: Danis Tanovic(丹尼斯.塔诺维奇)
导演: Danis Tanovic(丹尼斯.塔诺维奇)
主演: 布兰科-德加力奇(Branko Djuric) / 雷尼-彼得拉亚奇(Rene Bitorajac) / 菲利普-索瓦戈维奇(Filip Sovagovic)
官方网站: www.unitedartists.com/nomansland;http://www.mgmawards.com/nomansland/
imdb链接: tt0283509
国家/地区: 波黑/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法国/英国/比利时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发行公司: Alfa Films
上映日期: 2001年5月12日 法国
更多外文片名:Nikogarsnja zemlja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SR
评级:Rated R for violence and language.
级别:Singapore:PG   Norway:15   Sweden:15   UK:15   Brazil:14   France:U   Spain:13   USA:R   Australia:MA   Germany:12   Argentina:16   Switzerland:16   Switzerland:12   Finland:K-15   New Zealand:R13
制作成本:FRF 14,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Noé Productions - Fabrica - Man's Films - Judy Counihan Films - Studio Maj/Casablanca - 2001 (on-screen)



蓝精灵,请为我唱一曲挽歌——《无主之地》

引用


【Sibyl看电影】

  塞拉躺在脉冲地雷上说:我不想死,我要回家。
  尼诺说:你不会死,我们一起活着离开。
  还记得蓝精灵吗?我们童年的那首歌谣中那可爱神奇的精灵……我和西基在战壕上跳舞,它听到了我们呼唤,它会带我们回家。

  还有圣经中的通天塔的故事呢,你可记得?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会话语言其实是相同的。可是今天,塞尔维亚人称之为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人称之为波斯尼亚语,而克罗地亚人又称之为克罗地亚语。只是当他们相互说话时,彼此都很清楚地明白对方的意思”
  说,是谁发动了战争?你说啊?居然敢说是我们。现在枪在我手里。
  塞拉,看吧,我们谁都不会是主宰别人的命运的上帝,即使我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却再也无法一起造出通往天堂的通天塔。

  可恶的记者,你以为这是在拍电影吗?你们赚大钱,赚我们可怜的钱吗?

  拆弹专家一生只能犯一个错误。
  不,是两个错误,另一个错误是他选择了这个职业。

  你想我是不是应该再拍一下那个战壕?
  不用了,反正哪儿的战壕都一样。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有什么别的办法么?
  我只是不想袖手旁观。
  请记者们到今晚22点到假日酒店参加记者招待会。

  尼诺,你说的蓝精灵呢,为什么所谓的拯救只是一天120克的食品,你去到了哪里?
  远在千里之外的Global News的编导们在电视墙前一脸错愕的见证了你的死亡,而就在你身边的我却永远无法得知。
  尼诺,天黑了,偌大的天空居然没有一颗星星,只是黑而已,好似一块裹尸布扑面而来。我有点困,我想我真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了,反正睁着眼睛也看不到一丝光……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本片】

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优秀反战片。影片讽刺了交战的每一方,甚至连联合国也未能幸免。全片从创意到处 理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又表现得十分低调,不露声色,跟传统的战争片截然不同。

影片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颦儿 2007-12-08 21:00


引用

片名:Match Point(2005)
中文片名:赛末点/迷失决胜分(香港译名)/爱情决胜点(台湾译名)
又名:Woody Allen Summer Project.....(USA) (working title)
导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斯嘉丽·约翰森
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卢森堡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HanWay Films
上映日期: 2005年5月12日 法国
官方网站: DreamWorks [us]
类型:爱情/惊悚/剧情
片长:124 min / Finland:126 min (theatrical version)
对白语言:英语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Rated R for some sexuality.
级别: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Sweden:15   Brazil:14   USA:R   Singapore:NC-16   Spain:18   Finland:K-11   Norway:11   Malaysia:   UK:12A   Germany:6   Hong Kong:IIA   Switzerland:14   Ireland:15A   Austria:12
制作成本:$15,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Jada Productions Limited
拍摄日期:2004年6月12日 - 2004年8月



男人的残酷爱情赛点准则——《赛末点》

引用


【Sibyl看电影】

    怀着对伍迪·艾伦中产阶级讽刺喜剧的期待看此片,结果这个瘦小老男人老套之极的正剧将我对男人的期望值再次狠狠打击一番。

    伍迪·艾伦不再出现在片中,伍迪·艾伦似喜剧传统和个人标签在此片中一点也找不见,曼哈顿?现在是在伦敦。犹太知识份子?不,只有一个眼神锐利的爱尔兰穷小子。《红与黑》和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在现代伦敦的颠覆版。我们的于连成了网球球员。那个被扔向塞纳河的金戒指,还好不是网球。原本应输了比赛的他却因此赢得了富贵人生,真是讽刺。,“没有降生,或许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恩惠”他富有修养的平静解释自己弑亲的恶行。去TMD男人们关于性和爱的两分论!

    愤怒之余,最后还是得花痴感叹一下,片中饰演哥哥TOM的英国帅锅马修·古格,真是帅呆了。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Passion Temptation Obsession

There are no little secrets.

艾伦在一个如同德莱塞的“英国悲剧”中再次延续了他道德和罪行的议题。 ——《综艺》

伍迪·艾伦在陌生的背景中重温了熟悉的主题,他以一个老手的方式拍摄了伦敦,就像在他钟爱的出生地纽约一样。 ——BBC

这部伍迪·艾伦近年来最好的电影意味着我们常犯的错误:性的诱惑。 ——《滚石》

【以下引自Mtime】

【关于本片】

   伍迪·艾伦的新作《赛末点》的全球首映是在2005年的嘎纳电影节,但这部影片并未参加竞赛单元,而是作为开幕影片参展。在伦敦上映时,伍迪·艾伦说,这是他40多部电影中三部真正的好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开罗的紫玫瑰》和《丈夫与妻子》)。评论界也称这是“十年来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虽然他的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也被评论界如此称赞,但显然这次的赞赏要来得真诚得多。

  《赛末点》中,伍迪·艾伦不再出演自己的电影,也收起了喋喋不休的冷嘲热讽,但故事却并没有因此显得新奇,手法也十分简单,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也毫不彰显,甚至主题也略显老套。主人公克里斯几乎就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的现代翻版,贫穷的小伙子爬入上层社会的故事在西方也是老生常谈。但这样的选材也为导演在细节处发挥留下了空间。

  影片中最具寓言性质的是开场的一个网球的慢镜头,画外音直接说明命运的变化类似网球比赛中的擦网球,一切取决于偶然的幸运。而主人公克里斯和诺拉初次见面的兵乓球赌局也一早将两人的命运昭示无疑。最后,当克里斯杀害了诺拉和房东太太,为销毁证据,他将房东太太的戒指抛向了泰晤士河时,那个飞向泰晤士河的戒指以慢镜头的方式,巧妙、严谨地呼应了开场的擦网球。此时此刻,不再打网球的克里斯忘记了有擦网球的存在,他无法预知这枚戒指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观众也一样不知道这枚戒指将如何决定性地改变了结局。

【关于导演】

  伍迪·艾伦1935年12月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原名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父母分别是来自苏俄及维也纳的犹太移民。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父母常因此争吵,而敏感、神经质性格却成为他的电影的某种风格。 1953年他进入纽约大学修习电影课程,但因为电影制作课不及格而休学。最初他是作为编剧进入电视界,而后又成为一个脱口秀表演者。他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有脱口秀的风格。他因戏剧《Don't Drink the Water》在百老汇的成功获得执导影片的机会。他早期的影片都具有某种怪异的戏剧风格,但1975年的《爱与死》确立了他在评论界的严肃地位。1977 年,荣获奥斯卡的《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功,这部具有极大野心的讽刺喜剧某种程度也是他的实验之作。但随后的《我心深处》却是一部使人联想到他的偶像英格玛·伯格曼的深沉的正剧。随后他重回喜剧路线,84年他向巴斯特·基顿的代表作《Sherlock Jr.》致敬的《开罗紫玫瑰》成为另一部大受好评的作品。之后伍迪·艾伦仍然在艾伦式的喜剧和伯格曼式的室内剧之间徘徊,但他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却大不如前。90年代末期以来他在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推出的作品也没有了以往的犀利,而显得商业色彩过于浓厚,但“伍迪·艾伦”作为一种喜剧形式的标识已然不可改变。

【关于“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

  这一次,伍迪·艾伦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这就是“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在以往的讽刺喜剧中,他的出现是一种策略,有时候把自己变成唇枪舌剑的攻击对象,有时候又跳出来,直接向观众就故事和角色进行评价。无论嘲笑和讽刺是指向他人还是自己,这种幽默都是“第一人称”的幽默。“艾伦式”的戏剧的特征便在于此。终于从《赛末点》开始,伍迪·艾伦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称”电影。当他出现在电影中的时候,故事是从“我”开始,五花八门的机智嘲讽蜂拥而至,而当故事从“他”开始的时候,以往的主观介入感完全消失,以往会发展成喜剧的故事变得如此残酷。但主人公仍然是一个伍迪·艾伦式的人物,他在越来越尴尬的境地中进退两难。或许,伍迪·艾伦过去那些故事骨子里并没有那么轻松,而他过去扮演的角色也仅仅只是伪装。在《罪与罚》里,他列了一个等式:悲剧(Tragedy)+ 时间(Time)= 喜剧(Comedy)。在《赛末点》中,他引用了古希腊悲剧诗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个词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中所有的负担和痛苦,那就是“爱情”。但在影片中,这个等式和这个格言被颠倒。最后,主人公因为一个幸运的“赛末点”躲过了法律的制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似乎是他的运气,但在梦中出现的鬼魂却将成为他内心永远的煎熬。这也未尝不是伍迪·艾伦对命运的嘲弄。


【花絮:】

·影片的名字Match Ponit是指网球比赛的决胜局中还有一球获胜的时刻,伍迪·艾伦曾在《安妮·霍尔》一片中展示了自己对运动的喜爱,也曾在访问中坦陈自己一直是一个体育运动迷,并说:"有时候我会哀叹戏院里达不到的戏剧张力但运动场上随处可见。"

·《赛末点》的故事几乎是伍迪·艾伦1989年的作品《罪与罚》中一部分的翻版,主题也和他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里人的机运问题相似。

· 包括《赛末点》在内,伍迪·艾伦已经连续三年将新作的首映放在欧洲电影节上了。《好莱坞式的结局》在嘎纳,《双生美莲达》在威尼斯。伍迪·艾伦自己曾说,如果不是欧洲人,他早就不能拍电影了。因为他的影片在美国早已失去市场,而欧洲却有一群忠实的"艾伦电影"迷。所以《赛末点》的拍摄地也从他一直居住的纽约搬到了伦敦。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是不停改变使用音乐的方法。在《爱与死》中使用的是古典音乐,在《沉睡者》中使用的是艾伦和他自己的爵士乐队演奏的音乐。而在《安妮·霍尔》中除了有源音乐没有任何配乐,他解释说因为那段时间沉迷于伯格曼,而伯格曼很少使用音乐。当然他的电影中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爵士乐。而这一次,《赛末点》使用的是歌剧。

【精彩对白:】

克里斯(画外独白):有人说,“我需要运气多过实力”,他一定已经参透了人生。人们害怕面对这个事实,那就是人生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运气。想到许多事情无法控制是很可怕的。在比赛中有这样的一些时刻,当球击中网带,而这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如果稍加一点运气,你就成功了,如果不幸的话,你就会一败涂地。

克里斯: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害怕承认运气有多重要。我是说,科学家们似乎越来越多地证明,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偶然发生的,没有目标,也没有设计。
克罗伊:我不在乎,我喜欢享受每一刻。
克里斯:我很嫉妒你这一点。
汤姆:牧师们过去都是怎么说的?“绝望带来最少的抵抗”。这说法很怪,不是吗?
克里斯:我认为信念才能带来最少的抵抗。

克里斯:诺拉,这并不容易。但形势所迫,我只能开枪。你从不认识你的邻居们,直到危机时刻出现。你可以试着把我推倒在地毯上,然后继续反抗,你必须这样。不然,你就会被压制。
邻居太太:那我呢,她的邻居呢?我和这件事根本无关。为什么要我这个无辜的旁观者作牺牲品?
克里斯:无辜者有时会被当作一个大计划的牺牲品,你是附带受害者。
邻居太太:所以你自己的孩子也是。
克里斯:索夫克莱斯说过,“没有降生,或许是对所有人最好的恩惠”。
诺拉:准备付出代价吧,克里斯。你的表演太笨拙,破绽百出,肯定会被人发现的。
克里斯:如果我被发现并受到惩罚,那也是应得的。至少这里还有一点正义。一点点可以期盼的希望



颦儿 2007-12-08 21:02


引用

片名:Luna Papa
简体中文名: 月亮情人
又名: 谁来为我摘月亮 / 都是月亮惹的祸 / 月亮代表我爸爸
外文片名:Luna Papa.....(France) / Lunnyj papa / Moon Father / Lunnyy papa .....(Russia)
编剧: Bakhtyar Khudojnazarov / Irakli Kvirikadze
导演: Bakhtyar Khudojnazarov
主演: Moritz Bleibtreu
上映年度: 1999
制片国家/地区: 奥地利 / 法国 / 德国
imdb链接: tt0170259
演员: Chulpan Khamatova .....Mamlakat
    莫里兹·布雷多 Moritz Bleibtreu .....Nasreddin
    Ato Mukhamedzhanov .....Safar
    米勒·尼尼兹 Merab Ninidze .....Alik
影片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7 min / Germany:109 min
国家/地区:日本/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瑞士/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对白语言:俄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级别:Argentina:13   Australia:M   France:U   Canada:PG   Sweden:7   Germany:12   Denmark:15   Switzerland:7
发行公司: Alfa Films
上映日期: 1999年9月8日 意大利
官方网站: http://www.atalantafilmes.pt/2000/lunapapa/logoani.htm





一个人的百年孤独——《月亮情人》

引用


  奇特的电影经典,无论是参与制作的团体组合本身,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大气场面。明明是德国的演员,却在中亚的民俗风情里讲着俄语。

    关于梦想和诱惑,关于未婚先孕和爱的寻找,关于幸福和悲伤,关于团体的秘密力量和孤独的可怕罪恶……

    神奇的最后一幕中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我”叙述着这结局:舅舅留下来去和恶魔们战斗,村子里人没有能见证我的出生……我的爸爸是月亮。极简单的伤感的故事,却有着百年孤独般的气势和情感。

    在2001年的《情陷非洲》(《Nirgendwo in Afrika》)让Sibyl倾心的东欧男子Merab Ninidze在本片中意想不到的赌徒浪子的角色再次唤起了Sibyl对中年演技绅士的怀念。另外曾让罗拉奔跑的德国年轻新生代演员Moritz Bleibtreu在本片中表演十分抢眼,一方面是因为角色本身,一方面还因为剧情设置。






影片相关
引用


幕后花絮(摘自MTIME):

★   一位怀孕少女告诉了导演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故事,这部影片撷取了这件真事当作引子。

☆   影片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个未婚妈妈的既喜悦又迷惘的复杂心理,表现手法上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充满幽默感和想像力,还将沿途的中亚社会风情和现状做了描述。虽然风格和表演上偏夸张,但胜在有感人的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企望能打动人心。

★   导演认为,今日的中亚与过去的传统思想是冲突而混乱的,有人说真实反而存在着虚幻不真的一面,因此将电影场景设在海岸边界,即在凸显真实与虚幻二者间很难确定的一方。未婚怀孕少女为自己的幸福及孩子的将来奋斗不懈,就像今日在希腊和印度不断上演成千上万被遗弃未婚妈妈的《寻亲记》,即使男人登陆木星或火星,她们也决不气馁。

☆   《月亮情人》则是以幽默来贯穿全片:让观众在眼泪夺眶而出之前处处充满欢乐声。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编剧、导演、摄影、策划、作曲家,一致都认为本片是虚幻写实片,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有母亲对婴儿的爱、女人对男人的爱、父亲对女儿的爱、虫虫对苹果的爱、伊卡尔神对太阳的爱,悲伤者想要快乐,尤其小孩希望能尽快找到他的月亮爸爸。



颦儿 2007-12-08 21:07

引用

Mui du du xanh
简体中文名: 青木瓜之味/番木瓜香
又名: 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 / L'Odeur de la papaye verte/L' Odeur de la papaye verte
编剧: 陈英雄 (Anh Hung Tran) / Patricia Petit
导演: 陈英雄(Anh Hung Tran)
主演: Tran Nu Yên-Khê 阮如琼 / Man San Lu
上映年度: 1993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越南
语言: 越南语
imdb链接: tt0107617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104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越南
对白语言:越南语
色彩:彩色
混音:立体声
级别:Singapore:PG   Portugal:M/12   Sweden:Btl   UK:U   Finland:S   Hong Kong:I   Spain:T   Germany:12   Chile:18   Argentina:16
版权所有:Copyright - France 1992 LES PRODUCTIONS LAZENNEC - LA SFP CINEMA - LA SEPT CINEMA




非典型灰姑娘——《青木瓜之味》

引用


99分钟《青木瓜之味》静谧的诗情画意,总算得偿了多年的心愿。迟迟不愿动笔,怕轻慢了陈英雄超脱的禅意传说。

  树上的青木瓜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乳汁沿着棱痕缓缓凝聚到扇叶上,旋啊旋的,然后嘀嘀嗒嗒流淌下来。

  女孩天真乌黑地眸子中,这葱绿的热带雨林庭院便是整个世界,哪里都透着动人和生气:蚂蚁忙忙碌碌,蝉儿不停聒噪,披着青苔的青蛙从容的鼓着腮帮,还有水缸中安逸的莲叶,晶莹剔透的青木瓜籽……

  陈英雄用他的DOGMA95的手摇长焦镜头,将象征50年代南越波谲云诡的反殖民斗争的警报鸣笛声作为微不足道的背景,再现了他对故乡越南真切的个人记忆。在他私人的语言叙述中,对比那些“要么不在场,要么窝囊地活着或者死去的”男性形象们,隐忍的传统东方女性成为生活的理想状态和生命力的源泉。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本片:陈英雄和他回不去的越南传说

  陈英雄虚构的南越,1950年代的西贡,或许这部处女作搀杂了他太多的唯美记忆,从昏暗的问路开始到佛像结束,分明是陈英雄人生哲学的刻意安排。

  导演陈英雄被誉为“伊朗电影中的阿巴斯,中国台湾电影中的侯孝贤”,他从小移居法国学习电影深受欧洲电影的影响,他以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引起电影界注目,其中《望夫石》获得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本片的全部资金来自法国,并且是在法国的一个摄影棚里拍摄完成的,画面拍摄得十分精致,灯光、摄影、音乐、音效的完美结合让人印象深刻。片中的梅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带着幸福的笑容,她对生活从来都没抱怨,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一个从容镇定的东方女性,陈英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赋予这个故事浓厚的越南风情,片尾梅的脸幻化成了一个佛陀暗示出心境平和会带来幸福体现出东方的独有韵味。

  本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法国青年电影奖、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导演陈英雄从此声名鹊起。


颦儿 2007-12-08 21:09

引用

Broken English
简体中文名: 蹩脚英语
导演/编剧: Zoe R. Cassavetes 左伊·R·卡萨维泽
主演: Parker Posey /Melvil Poupaud/Nadia Dajani
上映日期: 2007年1月
语言: English
制片国家/地区: USA
imdb链接: tt0772157
影片类型:爱情 / 喜剧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评级:Rated PG-13 for some sexual content, brief drug use and language
级别:USA:PG-13
制作成本:$2,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2006年5月5日 - 2006年6月
发行公司: Phantom Film




Hello,Stranger!我美丽得如此孤独——《Broken English》

引用


Hello,Stranger!我美丽,却只是一个人独自美丽,其实我只想问一句,Would you stay with me for another drink?

      左伊·R·卡萨维泽带有些许自传色彩的处女作,一部属于大龄女青年的爱情小品。很真诚,有花哨,没有好莱坞式的浪漫风情,不是英国乐观的大龄女青年BJ神经质式喜剧。纽约和巴黎,我们跟随Nora,这个有些内向和胆小的30岁的女人,穿梭在这两个在左伊·R·卡萨维泽的高清摄影机下并非活色生香的天堂。

      Nora在巴黎酒吧偶遇一位法国绅士,他说:“大多数人在一起只是为了避免孤单,但是有一些人希望有奇迹magic.”Nora反问“这有错吗?”“没有,只是奇迹不总是发生。”

      可是奇迹却总算光临了这位爱情战场上屡战屡败的霉女,在破旧的巴黎地铁上,Nora看到了Julian的背影,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欣喜若狂,她对着自己安静地微笑。左伊·R·卡萨维泽再次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童话般的美梦。

      像个孤独的斗士一样去吧,去寻找爱!


关于片中两次英语单词的误解笑话:
No.1
    Nora: So, what do you wanna do?  
  Julian: I'm angry.  
  Nora: Yeah? About what?  
  Julian: I don't know, anything?  
  Nora: What?  
  Julian: I'm angry.  
  Nora: Ohhh!!! You’re hungry!!!(人家法国人发音没有H……)Oh……I thought you said you were angry.  
  Julian: Oh no, never...(可怜嘀法国俊男)
  
No.2  
  Nora和好朋友Audrey去巴黎寻找爱情。在从机场出来的出租车上,司机对Nora告别:“I hope you find happiness.”(依旧没有h音)Audrey惊道:“A penis??”两人愤怒地离去,司机抓耳挠腮地莫名其妙……





影片相关
引用


一句话评论:

诺拉·怀尔德这个角色是Parker Posey迄今为止最现实,也是最多维的一个角色。
——《洛杉矶时报》

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推陈出新的执导手法,却掩盖不住影片沉闷忧郁的调调。
——《阿波罗电影指南》

这是一部让女性能够站在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好好审视自己以及生活、极少见的浪漫喜剧。
——《费城晚报》

Parker Posey是90年代在独立电影中露脸次数最多的一位女明星,不过,相信观众已经厌倦了看她总是顽皮地傻笑、独断独行的霸道,所以在这部影片中,Posey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一年只拍了两部影片而非四部,取得的成就还是非常明显的,就像是一朵终于绽放的花朵。
——《综艺》

影片并非一部特别鼓舞人心的爱情喜剧,而是通过一种带有好奇心且甜蜜甘美的天真,让整个故事都回味无穷。
——《电影怪物》

相产资料:

·左伊·R·卡萨维泽为独立电影业先驱约翰·卡萨维泽和著名演员吉娜·罗兰兹的女儿;
·影片中,女主角诺拉·怀尔德的母亲费雯由编导左伊·R·卡萨维泽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吉娜·罗兰兹饰演;
·左伊·R·卡萨维泽的哥哥尼克·卡萨维泽就是2004年《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的导演;
·影片完全是用高清数码摄像机拍摄的。



颦儿 2007-12-08 21:11

引用

Orphée
英文片名: Orpheus
简体中文名: 奥菲尔/奥菲斯/俄耳甫斯
导演/编剧: Jean Cocteau 让·谷克多
主演: Jean Marais / María Casarès / Fran?ois Périor
上映年度: 1949
语言: French
又名: Orpheus
imdb链接: tt0041719
演员: Jean Marais / Jean Cocteau / Jean-Pierre Melville
影片类型:爱情 / 奇幻 / 剧情
片长:95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级别:Finland:K-16   Sweden:15   USA:Unrated   Iceland:L
拍摄日期:1949年9月12日 - 1949年11月16日




爱上诗人的死神——《奥菲斯(俄耳甫斯)》

引用


“电影独特的魅力,在于可以使许多人一起拥有共同的梦想,并使人觉得电影就是现实。简言之,电影是诗的极好的表现形式”

  “ 我的电影就如脱衣舞,渐渐剥离我的身体,露出裸裎的灵魂。因为观众期望超载现实的现实,这种现实必将变成我们时代的标志”

  “电影是石化了的思想的喷泉,电影使没有生命的东西复活,使我能表达现实,进而直达非现实(指超载我们极限的东西)的疆域”

——让·谷克多《俄耳甫斯的遗言》

  你可曾记得古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的歌手俄耳甫斯的故事?他是个著名的诗人与歌手,父亲是太阳神兼音乐之神阿波罗,母亲是司管文艺的缪斯女神卡利俄帕。我们可以遗忘他在伊阿宋取金羊毛因为卓越的音乐天才建立的赫赫功勋,但是唯独对他悲惨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

  传说俄耳甫斯的妻子叫欧律狄克。有一天,她因为被毒蛇咬伤而死去。俄耳甫斯听到噩耗痛不欲生,为了再见妻子,他不惜自己的生命,舍身进入冥府。他用琴声打动了冥河上的艄公,驯服了守卫冥土大门的三头恶狗,连复仇女神们都被感动了。冥王冥后怜悯他,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一个条件:在他领着妻子走出冥府之前决不能回头看她,否则他的妻子将永远不能回到人间……

  传说的悲剧我们能猜得到结局,而本色诗人让·谷克多的出牌却不会按常理。在这部让·谷克多俄耳甫斯三部曲情节最奇丽的影片中,你尽可以埋怨场面的粗砺和特技的落后,但是让·谷克多天马行空的非凡想像力和妙趣横生的寓意对白足以让你感慨他智慧珠玑般对世情世相的洞彻。

  片中痴情的死神无疑是片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形象,成为与伯格曼《第七封印》中那个脸色苍白毫无表情,象征着审判与预定命运的死神并列的死亡影象并非偶然。“她面无表情,眼角妖娆地上翘,鼻翼和薄薄的嘴唇轻轻地颤动,前额光洁,头发一丝不苟,一身玄装”,却“外冷内热”。她对俄耳甫斯说“因为我没见到你,便已爱上你;我没有权力爱上任何人,却爱上了你”。在最后她放弃了和诗人妻子的竞争,独自去面临着无法逃避的严厉命运。

  在最后离别的时刻,她说:你会听我的话吗?他说:会。她说:无论什么话,即使我判你的刑,折磨你?他说:是的。我是你的,永远是你的。她说:那好,我最后一次求你,不要理解我要做的什么,因为即使在我的世界都很难了解。

  感动中,想起自己曾经评《玉战士》的标题:爱到极致是放弃。






影片相关
引用


相关资料:

Jean Cocteau 让·谷克多生平:

男,生于1889年7月5日,逝世于1963年10月11日

法国导演,先锋派最成功也最有影响的影人,同时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小说家、画家、演员和编剧。童年时迷恋另一个男孩,此事虽没有结果,但成为他作品中一个渴望、孤独和自我实现的主题。二战时被诬陷跟纳粹合作。电影生涯断断续续。作品充满朦胧的诗意。

他对电影的诠释:“一部影片不是一个可以叙述的梦,而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在做的梦。”


颦儿 2007-12-08 21:12

引用

Jules et Jim
简体中文名: 朱尔与吉姆/祖与占/夏日之恋
英文片名:Jules and Jim
导演: Francois Truffaut 弗朗索瓦·特吕弗
编剧:Henri-Pierre Roché .....(novel)
      Francois Truffaut .....(adaptation and dialogue) &
      Jean Gruault .....(adaptation and dialogue)
主演: 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 .....Catherine
      奥斯卡·威内尔Oskar Werner .....Jules (as Oscar Werner)
      亨利·赛尔Henri Serre .....Jim
上映年度: 1960
语言: 法语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imdb链接: tt0055032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Argentina:105 min / France:105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级别:Argentina:Atp   Australia:M   Finland:K-16   Sweden:15   UK:PG   France:U   Sweden:7   West Germany:12   Portugal:17   Hong Kong:IIA   Portugal:12
版权所有: Copyright Les Films du Carrosse MCMLXII
拍摄日期:1961年4月10日 - 1961年6月28日




为所欲为的青春三人行——《朱尔与吉姆》

引用


“你说:我爱你,我说,留下来。我几乎要说:占有我,你却说走吧。”
   ——特吕弗《朱尔与吉姆》开场话外音
  
  “吻你爱人的时候,枪不要离手。”
   ——68法国学运的宣传口号
  
  “Where is the father?”
   ——特吕弗《四百下》

一句话评论:

《朱尔与吉姆》是那些杰出的电影之一,它知道观众思考的速度有多快,也明白感情包含着它自身的解释。

                        ——芝加哥太阳时报

一部相当令人惊异的电影,特吕弗构思出电影的碎片,它是如此诱人,令人愉悦。

        ——Movie Reviews UK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一个彼此倾心的爱人。有人说这部特吕弗1962年的教科级作品俨然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三人行。朋友在左,爱人在右。特吕弗对爱情和婚姻如此前卫的哲学论点,以至于40年之后我们仍会有惊惶失措的感伤和敬佩。

    朱尔与吉姆“两人的友谊是爱情无法比拟的,他们在琐事中寻找乐趣,不因相悖而不悦,从一开始他们便被唤作唐吉诃德主仆”,影片便也以两人名字命名。而在Jeanne Moreau 饰演的Catherine的出现,似乎一种三角稳定的数学原理就此上演。可惜生活并非数学试题。无法忍受男权的她有一句格言,“一对恋人中,起码其中一人要忠诚。”在爱情生活中,她可以对朱尔与吉姆不忠,却不能忍受吉姆和情人在一起,当她意识到她没有可能完全占有吉姆,便平静的和他一起毁灭。即使朱尔想合葬两人骨灰的想法并没有实现,那些爱恨情仇,那些放浪形骸,那些为所欲为再也与她无关……  





影片相关
引用


相关资料:

·关于本片

    本片改编自昂利-皮埃尔·洛齐的自传体同名小说。洛齐完成这本处女作时已74岁,出版后完全没有引起过任何注意。特吕弗还是影评人时偶然买到小说,惊为天人,并矢志要把它拍成电影。他后来在一篇影评里借题发挥,盛赞了小说两句,有人把影评剪给洛齐看了,老先生立刻写信给特吕弗道谢。一老一少自此互通鸿雁。拍《四百下》时,让娜·莫罗来探班(还客串了一场戏),特吕弗把小说给她看,又把她的照片寄了给老先生看。后者回信,同意她是演凯瑟琳的理想人选。但在影片终于开拍前三天,老先生却不幸辞世,成了特吕弗一生中最大遗憾之一。。

    本片是特吕弗作品中最具新浪潮风格又最细腻动人的一部,被许多影评人推举为他的毕生最佳。

    整部电影弥漫着一股舞动青春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凉绝望气息。

    在表现形式方面,本片的处理深具神采,前半段的气氛轻快欢乐,特吕弗借助闪回、跳切、定格等手段,匠心独具;后半段气氛急转直下,变得沉重抑郁,表明爱情理想的逐渐幻灭。对婚姻制度的质疑和自由爱情理想的追求,是特吕弗在他许多影片中一直强调的母题。

  本片对三角关系的精彩描述和刻画,成为世界影史上同类型爱情题材的经典教科书。


·关于影片:深褐色的爱情

  《朱尔与吉姆》是被许多评论家赞为特吕弗新浪潮风格的巅峰之作的一部影片。影片中凯瑟琳、朱尔和吉姆,两男一女组成特吕弗式经典的三人组,他们高唱爱情的乌托邦,在绿林庄园,读书游戏,谈天说地。这是一部典型的“新浪潮”式的电影,是一部否定传统道德观念的影片,它力图战胜某种禁锢,真诚地描写男女和爱情,以反观某种虚伪,它展示了现实中真实层面里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建筑在“善”与“邪念”的传统观念。这种对现实的把握正体现在特吕弗的宣称中:“应当以另一种精神来拍另一种事务,应当抛开昂贵的摄影棚……,应当到街头甚至真正的住宅中去拍摄……”。影片对三人之间爱情关系交错变化的描写,呈现出每个个体从同一出发点的不同取向,或者从不同出发点的相同归宿,再或者是交叉分离分离交叉的复杂缠绕的命运状态,特吕弗对这种关系的展示超越了道德判断,甚至超越了导演自身所处的时代,标示着一个克服了人性狭隘的理想境界,同时隐含了对现存男女关系制度质疑的意味,在他镜头中的另类爱情,充满了对爱的幻觉,对爱的真谛的探索,它虽然不是纯净得无瑕,也不是五彩斑斓般诱人,却呈现出褐色的厚重的质感。

    巴赞作为特吕弗一生的恩人和精神之父,他的纪实美学理念和电影观在特吕弗的电影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坚持和体现,就像血液中不可缺乏的元素,那是一种哲学和与生俱来的气质。那些在银幕上流动的生活片断,凯瑟琳、朱尔和吉姆飞奔在桥上,他们行走在树林里拾捡散落在地上的小东西,自由移动的摄影机,完整空间的展示、日常化的对白,自然的场景,特吕弗在技术方法上对纪实美学的坚持都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内涵。同时,作为“作者电影”的初创者和代表人物,“拍电影,就是写作”这是电影作者们的口号,在《朱尔与吉姆》中我们看到了特吕弗顽皮恣意的笔触,就如同写作般随意,他使用早期的电影才会用的画圈圈、切分画面,他让摄影机像眼睛一样自由滑动,他不惮于在电影里安置一个絮絮叨叨的叙述者,他有时候以解说大段大段复现原著、在电影里追踪文学的语言魅力,他在后一部影片中引用自己前一部影片的内容……特吕弗还电影以最大的自由。

    影片的结尾,凯瑟琳载着吉姆冲向断桥,在朱尔的注目中两人坠河而死,她以赴死的行动捍卫着自己的信念。那个时候的吉姆已然开始反省他们的年轻时代,反省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伤害到别人,然而凯瑟琳的举动却不肯给吉姆一个动摇的机会,或许她最不能容忍的不是对爱情的背叛,而是对整个生活信念的背叛。这个结尾的画面和当年《四百下》结束的定格画面一样具有震撼性,这两段不可名状充满理想色彩相互纠葛的爱情,以凯瑟琳安详坦然的疯狂举动断然而止,她独自策划了这个事件,也同时剥夺了吉姆申诉的权利,特吕弗拍出了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好的电影,至少是最理想状态的电影。

·关于导演:站在岔路口

    1962年,“新浪潮”运动在高涨的热潮中迅速滑向尾声,站在“新浪潮”的末尾,《朱尔与吉姆》是特吕弗一个关键的分岔口。正如影片中的三个人物,凯瑟琳尖锐的坚持、朱尔的温和包容、吉姆向传统回归的倾向,都是一种姿态和选择,其实这些特吕弗都想将之拥入怀中,然而抉择仅此一种。因此,吉姆的最终的转变意味着特吕弗对其他可能性的放弃,也意味着他电影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此之后,他继续拍摄的二十余部作品中吉姆永远的缺席了。

    朱尔和吉姆命运最终的分歧似乎成为特吕弗和他曾经如友随后如敌的对手戈达尔之间关系的隐喻。对于“电影是什么”这个命题,戈达尔的答案是:“电影就是每秒二十四画格的真理。”他总是在电影之外寻找电影,在电影的秩序内不断瓦解电影。而相对戈达尔,特吕弗永远是另一面富有意味的对照。他不似戈达尔那样主动向政治投怀送抱,而至死游离于政治之外,这使他的影片虽然不具有戈达尔那种堂吉诃德般的狂热,却是隽永深沉,耐人寻味。他们这种显在的分歧最终导致形同陌路,成为“新浪潮”运动乃至电影史上最具隐喻又令人伤感的一次分离。

    特吕弗比新浪潮的任何一个导演都要随和,他糅合好莱坞类型片、希区柯克的悬疑、法国文学传统、流行文化等等元素,自信一切都可以溶解于自己坚定的作者风格之中,“我反对认为《处女泉》和《偷自行车的人》高贵且严肃,而《惊魂记》和《伯爵夫人的耳环》仅是娱乐的说法。所有这四部作品都高贵且严肃,同时它们也都是娱乐”。商业与艺术在特吕弗这里从来不是一对悖论,他消弭了沟壑。特吕弗不晦涩,易读好懂,他是坦率的,一目了然的,他在最具个人性书写意味的影片里注入轻松诙谐的娱乐成分,又在最通俗的类型片里印刻下鲜明的个人标记。这些品质都成为后来的吕克· 贝松以及斯皮尔伯格的自觉路向。特吕弗与好莱坞之间成为有趣的互动:特吕弗模仿好莱坞类型片,;斯皮尔伯格对特吕弗的敬慕就像当年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的敬慕。

    或许正是因为特吕弗对经典好莱坞式的单线性、封闭结构的叙事的迷恋,对商业的迎合等等,他的观念层面和技术上的纪实性成为一个悖论,也成为“新浪潮”左派们攻击的目标。这个转变在《朱尔与吉姆》有着明显的表现,特吕弗在这里和吉姆重合了,吉姆的迹象表明他想回到传统的忠贞爱情、温暖的家庭生活了,他开始滑向他最初反对的,开始把立场看得不那么重要,开始考虑那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要求。“没有正确的画面,正确的只有画面。”《朱尔与吉姆》这个特吕弗电影的分岔口,将他的电影年代划为革命时期与远离革命时期。革命性不再,但真诚永存,其中的微妙或许只有特吕弗自己最明白。

·精彩对白:

Jim: We played with life and lost.
吉姆:我们玩弄生命的源泉,却失败了。

Catherine: Watch us well, Jules!
凯瑟琳:好好的看着我们,朱尔!

Catherine: You said, "I love you," I said, "Wait." I was going to say, "Take me," you said, "Go away."
凯瑟琳:你说,“我爱你”,我说,“等等。”我那时应该说,“带我走”,你说,“走开。”

你会介意我娶凯瑟琳吗

她会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吗?我恐怕她在世上永远也不会快乐。她是个幽灵,不是一个让男人拥有的女人。
  
追求自由,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身为妻子,忠贞很重要,丈夫一方反而次要。
  
德文中,月亮和战争属于阳性词,而太阳和爱情却属于女性。
  
JULES的慷慨、单纯和脆弱迷惑了我,赢了我的芳心,他与其他的男人是那么的不一样。我指望用我的爽朗治愈他的弱点,但它们原来是他性格的一部分。我们的快乐维持不了多久,最后被逼面对面,无法成为一体。
  
她不特别漂亮、聪明或真挚,但她是个真女人。而她,是我们都爱的女人…男人的渴望。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求的女人会垂青我俩?因为我们对她像对皇后般呵护备至。
  
一对恋人中,起码其中一人要忠诚。

·附插曲 《生命的季风》
  
  她每根手指都戴了戒指 手腕套满手镯
  她的歌声清澈如水 教人欢欣翠雀跃
  她的眼睛亮丽如宝石 令我心醉神迷
  
  她的脸美如冠玉 夺命佳人杀死人
  相遇是缘分 错过是无奈
  苦乐随风逝 背道逆风行
  生命的旋风吹得我们团团转
  
  那夜再相逢 仍叫我心动
  是她是她 果真是她
  神秘的笑 教我心惊肉跳
  脸儿俏 眼儿媚 叫我意乱又迷离
  手中是美酒 眼中是美人
  
  人醉半痴迷 一饮醉如泥
  沉睡温柔乡
  相遇是缘分 错过是无奈
  苦乐随风逝
  生命的旋风吹得我们团团转
  
  那夜再相逢 仍叫我心动
  吻过又错过
  回到我的怀抱 做我的宝宝
  相遇又分离 人生不稀奇
  但愿长醉不用醒 与你携手入梦乡


颦儿 2007-12-08 21:14

引用

影名: 暗恋桃花源
又名: Anlian taohuayuan/Secret Love for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表演工作坊作品集
编剧: 赖声川 (Stan Lai)
导演: 赖声川
主演: 林青霞 李立群 李伟惠 金士杰
上映年度: 1992
语言: 中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imdb编号: tt0103699
片长:107 min



谁是谁的桃花源——《暗恋桃花源》

引用


“暗恋”本是一出才子佳人的现代离分悲剧,“桃花源”则是一出田园牧歌似的恶搞古装喜剧。这两个不相干的三流剧组因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一古一今,一悲一情,一惊一咋之际,竟然虚实中,悲亦喜,喜愈悲。生活和舞台,理想和现实,过去和现在,记忆和忘却,我们无法控制不可知的命运。“这悲剧,是让人哭不出泪的悲。悲剧常常借曲折命运歌颂某种价值或者意义,而喜剧则以讽刺夸张滑稽手法显示某种价值或意义的虚无,在此层面上,可以说出色的喜剧是真正的悲剧。”到头来,“桃花源”这个喜剧反而更显得悲凉,相比“暗恋”却因为时空的阻隔成就了一出爱情的人生梦想,倒也不枉穷尽40年的想念和期冀。

犹记得片中那陌生女人,她由始至终在找叫刘子骥的男人。一直不明白所以然,原来我竟然早已忘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诗并序》)

“我们将来的子孙,左手捧着葡萄,右手拿着美酒,嘴里还含着凤梨。” 这便是桃花源了么?可是,我丢失了我的刘子骥,桃花源再也无法回去……

我还听说:古希腊人的悲剧常以人对抗命运而不可得作为主题,而三出悲剧后都要演一出夸张讽刺之前悲剧的羊人剧。




影片相关
引用


关于《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以现代舞台观念包装起来的古典文艺故事,在掺杂进去“戏中戏”的立体观念表达的实践因素后,则悄然变成了一个由三重文化与三重结构互动包围起来的现代文艺狂想。

《暗恋桃花源》第一次公演是在1986年3月3日,首演地是台北市国立艺术馆。一经推出,马上在台湾掀起了一股追看热潮,这几乎是自台湾舞台剧创立并发展以来从没有过的盛事。

这部戏的內容包含了三个被互相穿插起来的部份:通俗文艺悲剧式的《暗恋》部份、荒诞喜剧式的《桃花源》部份、以及后设性的剧场排演部份。

1986年对于台湾而言,是个微妙的年头:在戒严与解严交接的日子,生活在台湾的许多人都会暗暗感知一个变化即将到来,却也浑然不知这个变化的明确所指。一方面是解严的声浪在澎湃,等待着艺术家们去突破某些禁忌,一方面戒严的压力也还存在,实在不可能如今天这样肆无忌惮,还要小心地寻找着表达的界限。在这二者底下,涌动着的是台北都市复杂的社会群像,而它也准确地呼应着当时的社会氛围



查看完整版本: [-- 『颦儿的电影馆』10月24日新到影片◇◆◎21楼 “生命不是艺术,那一刻永远不可停留” ——《大河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5415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